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什么是数学焦虑症

什么是数学焦虑症

什么是数学焦虑症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病态的恐惧症

“数学焦虑症”指的是害怕、担心和逃避数学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特殊情境刺激焦虑症中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焦虑症状类似,数学焦虑症也是一种生理疾病。

“数学焦虑症”的表现

有些学生遭遇数学问题时,会高度紧张,表现出焦虑情绪,因为他们的脑功能和(面对数学问题)时相对平静的同学并不一样。专家表示“数学焦虑症”会减少大脑原本就有限的工作容量,而这正是解决数学难题所需要的资源。

数学焦虑症的影响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以及在学校中不甚恰当的学习方法,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做数学题时变得异常紧张,总要想方设法逃避数学问题。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他们常常处于极端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因此患上了数学焦虑症,也正是“数学焦虑”的存在,阻碍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其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随着数学焦虑程序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长,正确率低。

2、数学焦虑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合适的评价,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更加谈不上在数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3、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 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却要用753毫秒。低数学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数学焦虑组被试快2倍。高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