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怎样消解牢骚的心理

怎样消解牢骚的心理

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是通过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不如意,以求得内心痛快、平衡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在不满的时候,偶尔发几句牢骚也属于正常,它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长期抑郁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常发牢骚不仅无益于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作用。

第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同志之间的误会,通过推心置腹地谈心,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如果怒气冲冲地发一顿牢骚,就可能会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第二,修养的不成熟表露无遗。修养有素的人懂得珍惜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感情,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牢骚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第四,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此外,发牢骚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发牢骚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