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靠自己调节的心理健康

靠自己调节的心理健康

第一个误区是绝对化。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故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失调。

第二个误区是概括化。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而心理失调。

第三个误区是夸大化。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自寻绝路。

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人,思维方式就进了这三个误区,“认为自己应该考上大学,怎么会没法成功呢?他把这个后果看得十分严重,认为人生就此没希望了,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产生了不合理的想法怎么办?卢教授推荐的是“认知调节法”。

自我调节,想方设法自己反驳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进行逻辑推理,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效果。“比如可以这样调整对考试挫折的认知评价:做了努力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吗?不一定。考不上大学就一片漆黑了吗?不,很多成功的人也没有读过大学啊。失败了,难道就不能再成功吗?也不是,经过多次考试才取得成功的人也不少啊……想通了这些,目标明确了,就会用更积极的态度争取。”

学会外部的诱引劝说是另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诱导、劝说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同样有个高考失利的例子:浙江的一个年轻人,连续4年高考失利。这时有位老师说:“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啊!”因为这一句话,他彻底否定了自己,放弃学业回家了。而他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立刻去家访,循循善诱,令他重新树立了信心,最后终于在高考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