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外国传统的心理养生治疗

外国传统的心理养生治疗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已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强调“治神人手”、“治神为本”。到了明代,医学家吴昆在其《吴注黄帝内经素问》中解释道:“凡人之用情失中,五志偏亢为害,而病生也。古之治者,明见其情,为之祝说病由,言病有所偏,则气有所病,治以所胜,和以所生。”他讲的就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虽然语言简略,但也可看出他以人的情绪失和、偏亢为病由,以语言暗示来针对病根进行心理治疗。除了这种语言开解心理病症之外,古人还把人的各种情志与五行、五脏相联系起来,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优伤肺,喜胜忧,一恐伤肾,思胜恐。”意思是,怒火能伤肝脏,而悲伤的情绪则能克制怒火,等等。可以看到,古人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相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可用一种情志去战胜另一种异常情志,这种方法被称为情志相克法。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这种方法似乎不太可取。但是,古人所认为怒、喜、思、忧、恐等五种情志也就是所说的情绪这些情绪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制不良情绪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从传统的心理养生方法中来汲取使心理素质良好的营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