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有损身心健康的几种心理

有损身心健康的几种心理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生活和事业其实有很多地方不是那么随人意,可能需要经历多次的曲折和磨难。在为人处事方面,人的心理活动频发,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一些心理是要不得的,如以下生活中较为突出的能够损害身心健康的四种不良心理,在出现这些心理时我们一定要想法努力克服它们。

一、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张口就是“人家怎么怎么样”,或说“大家都这样”,自己也就盲从,完全没有主见。一旦出了事,也不用一个人扛着。但有些事情未必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依从,使自己吃了亏。事实上,从众心理不仅能够抑制人的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还使人变得的六神无主和墨守成规等。

二、攀比心理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如果在工作上、事业上争先进,比贡献,那倒是一件好事。可有些人却是在待遇、生活等方面与别人比。人家职务高一点,他不服气,也要“看齐”;人家买了汽车挺风光 他眼热,也要买辆车比一比。其实,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简单进行比较的。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那只能是自己生闷气。

三、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适度的嫉妒心理有利于激发人的斗志和工作热情,然而偏狭的嫉妒心理是有害于人们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及健全的社会生活的。如嫉妒心强的人看不得别人好,更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它与自卑心理正好相反,但原因却都是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不能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所以这种心理实在大可不必。

四、自卑心理

自卑,顾名思义,是指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如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好像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可能是个体在人生经历中留有某些阴影,而且未能及时得到矫正所导致的。其实,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尽管工作不同、境遇有差异,水平有高低,但别由此产生自卑,这些人很需要有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