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暴力心理的原因
前有叫嚣“我爸是李刚”的儿子,后有为儿出气打死交警的父母。先有药家鑫案,再有小贩杀城管,更有施暴者叫嚣:“就是要打死你,死了还要扒了你的皮。”李启铭、药家鑫、夏俊峰、韩方奕等等这些名字都因为“暴力”而被人们深深记住。“药家鑫”并非个案,只是媒体聚焦下的名案。近年来,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家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和社会暴力事件的频发,日渐威胁着人们的安全。然而人们倾向于认为,所有的暴力行为都能找到某种合理的动机,沈家宏教授认为,所有暴力行为需要回归的家庭和社会,“查家宅”思维的要义,在于还原施暴者的社会关系网路和家庭教育背景,并为暴力行为进一步解读提供解释路径。
1、共同点:施暴者都为性格不健全,自我价值缺失,自我伤害
2、社会问题充当导火线
3、“查家宅”揭秘暴力根源
4、加强生命价值教育,提升自我价值
共同点:施暴者都为性格不健全,自我价值缺失,自我伤害
在以往的诸多暴力事件中,很多施暴者都有惊人的共同点,性格不健全,自我价值缺失和自我伤害。沈家宏认为,暴力是一种自我毁灭式宣泄情感的方式。在宣泄的过程中,施暴者的情绪得到缓解和一定程度的转化,但是没有真正的解决暴力情绪,同时衍生出一种内疚和恐惧。事实上施暴者对暴力存在内在的认同,崇尚“强权就是真理”,所以施暴者本身性格上是不健全的,容易走极端的思维。同时施暴者虽然使用强硬的手段来表现在自身的强大,然而,施暴者的自我价值感是缺失的,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对别人生命的不尊重。而在众多的暴力事件中,人们都能直观的体现到施暴者的最终结果是寻求一种自我灭亡式的伤害。
社会问题充当导火线
沈家宏说:“从暴力行为的发生机制看,它往往都是政治失序、社会失序和人心失序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任何单一秩序的完善都不能保障暴力的消弭。”现在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期,社会矛盾较突出,人们对政治的不信任,对权贵的厌恶,同时“富二代”“官二代”甚至“星二代”对普通老百姓的漠视积压成一定的负面情绪,而纵观诸多暴力事件中,施暴者遇到一定的社会问题就会触发他们高高举起的拳头。同时,社会舆论也会助长一定的暴力风气,在夏俊峰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社会,对政治的仇恨转嫁到夏的身上,甚至歌颂其“英雄行为”,沈家宏认为,这都会助长一定的暴力风气同时对施害人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暴力成了人们发泄不满的象征,而而用暴力发泄的人,也因此由加害者变成了受害者。
“查家宅”揭秘暴力根源
采访中,沈家宏教授表示暴力的根源来自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施暴者都是早期教育的暴力承受者,从小到大,施暴者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暴力,例如家庭暴力、冷暴力、电视文化传播的古惑仔或者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等等,所以“查家宅”思维的要义,在于还原施暴者的社会关系网路和家庭教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施暴者都能在各自的家庭里接触到这些其中的暴力。长期以来,施暴者对这些暴力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认同感。从“李刚门”“药家鑫案”人们可以发现作为施暴者,他们熟谙社会的潜规则,一如既往地相信“强权就是真理”,相信定罪方式不取决于暴力行为本身而取决于被定罪对象的权力位阶以及社会关系。而这些观念是谁给的--家庭,又是谁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父母,所以这才有了那句流行至今的“我爸是李刚”
加强生命价值教育,提升自我价值
暴力如瘟疫般蔓延,都反映出人们,对生命责任淡漠,对社会价值认识模糊等生命意识的缺失。然而“生命诚可贵”众多的暴力事件,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我们都发现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公众需要正确的面对暴力事件,理性分析。对自身要加强生命教育,提升自我价值。培养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尊心和责任心,形成自立自强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仅使自己与外部世界沟通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身发展也具有主动性,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成为生命活力的人。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