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社会现象导致的“傍傍族”

社会现象导致的“傍傍族”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股神,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这些人一门心思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为何要"傍"?67.7%的人归因"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 可是,如果大家都想靠"傍"实现梦想,事事都要"傍",那还有谁会去奋斗和创新呢?您怎么看"傍傍族"?您赞同不择手段地"傍",还是为梦想而奋斗?

傍款傍权,"傍傍族"一门心思希望走"捷径"实现梦想

傍款傍权走捷径,你是"傍傍族"吗? 别人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就是"吃亏"?

调查显示,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 10.8%的人表示"非常希望",3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希望"。不过,也有26.4%的人表示"不希望",29.7%的人觉得"不好说"。"几年前,我还天真地认为,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社会现实告诉我,还是傍吧。"家境好的还可以傍父母,家境一般的就只能期望傍上一个条件好的另一半了,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坦言,"再说,别人都在傍,自己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岂不是吃亏了。"

为什么人们希望"傍"? 背后体现"边缘人"的弱势心理? 此"弱势"有没有自己作孽的成分?

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原因有:"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 (67.7%)、"投机心理盛行"(63.6%)、"大家傍我也傍的从众心理"(46.3%)、"不自信的人太多"(35.1%)等,强调社会关系的作用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用傍的方式,依靠社会关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本身不足为奇。但"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人都需要被认同和肯定,但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

"傍"的流行会带来哪些隐忧?哪些"傍"是变味的依傍?

"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 傍技术,傍学术…如今的一些"傍"怎么"变味"了?

傍的本质是一种依赖,比如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依赖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但是,当前社会中的依傍却变味了。在制造产业中,一些人不以创新为荣,傍他人技术发明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在学术领域中,部分人不以剽窃为耻,傍他人学术成果;靠着傍而得到金钱和权力后,一些"富二代"和"官二代"越来越张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