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心理健康与应激反应

心理健康与应激反应

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笑也能笑死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最后一集表现的是,作为胜利者的司马昭,一笑走到了人生尽头。为什么会“愁白头”、“笑死人”呢?我们可以用现代医学的一个概念来理解,即“应激”所致。

“应激”,通俗地讲,就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别是面临着挑战、威胁时,反应尤为剧烈,也称“防御反射”。应激,可以引起心率加速,血压升高,血脂、血糖升高,血凝加快等一系列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表现,随时准备攻击或逃跑,故又称“或战或逃反应”。但是,现代生活中存在的威胁对于个体来说,感受到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挑战,因此,上述的反应已  经失去了原有的自我保护性生理意义,而成了使机体产生疲劳和损害的源泉。

慢性频繁的应激反应,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头痛、胃溃疡等慢性疾病,而过分剧烈的情感应激,如过喜、过悲则极易引起脑中风,心肌梗塞等“愁白头”、“笑死人”的情形。由于应激反应时还伴随着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显著地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故应激状态可增加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现代研究表明,应激,还与癌症有密切的关系。心理性应激可以影响肿瘤发生的假说,现已有此证据,如鼠受束缚可以肯定地增强其肉瘤病毒致癌的易感性。另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紧张的人际关系、不和睦的家庭生活和意外事件等,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明显相关。

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即应激源,可以是躯体性的如烧伤、感染等;物理性的,如冷热刺激、气候变化等;但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过喜、过悲等等,故应激源无所不在。

古人养生,特别强调控制应激,《灵枢经》强调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今读之,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