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谎言

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谎言

在“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中,人们提出各种或刁钻或隐私的问题。无论有多么不情愿,游戏中被罚的人必须给予真实的回答。至于答案真实到什么程度,也只有本人才心知肚明。

如今,讲真话似乎不容易了。很多影视红人、媒体明星在他们的自传或是访谈中,所表露的那些“真实”、“诚恳”和他们“本来的我”简直能够颠倒黑白。

有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基于非常现实的恐惧:实话说得太多,有可能受到伤害和被控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别人说得越多,我们想了解的也就更多,而且更加怀疑其真实性。这是个恶性循环。是啊,如果一个人总以“老实说”和“说真的”这样的词汇作为开场白,人们可能会全盘怀疑他/她所说的。

真相因人而异

你最好的朋友问你觉得她的新发型如何。你老实说道:“这发型糟糕透了。”但是另外一个人会说出与你完全相反的看法,而且她/他也是说真话。另外,同样是你,在另一天或者在另外一种情绪下,你可能觉得她的新发型很适合她,恰好体现了她的独特魅力。或者在同样的环境下,你也可以很真诚地告诉她:这个发型使她看起来比较严肃。

“真相因人而异,人物不同,情感不同,真相也不同。”心理分析学家简-德·纳索(J.-D.Nasio)说:“讲真话,只讲真话,这意味着要和现实建立直接的联系。但是,我们总是在演绎,那么这就是在说谎。更准确地说,这意味着真相是主观的,而且是受情感影响的。”“完全讲实话是不可能的”,他解释说,这首先是由语言的本质造成的:“从我们要通过言语进行表达的时候,就注定无法说出全部的想法。语言从来无法体现全部真相;总会有一部分真相被隐藏起来,那是言语无法表达的。”

一种反射行为

坚持真相就意味着永远不能说谎——这仍然是不可能的——简-德·纳索继续阐述:“我们做不到不说假话。”

当然,有些谎言是为了欺骗对方而有意识地主动地曲解现实。但这只是少数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的大部分谎言都是“本能的反射行为,目的是自我保护”。但是我们防备的是什么呢?

“对肉体、精神、物质或者是心理的伤害(羞辱感,丧失对自我的认知,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维护和他人之间已经建立的关系。我们说谎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爱,害怕失去对方。”在简-德·纳索看来,谎言首先是一种“防御”。实际上,那些心直口快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心理分析学家解释:“他们很自信,不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尊重的象征

在社会生活中,适当地掩盖真相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家克劳蒂恩·白兰德(Claudine Biland)解释说:“这是一种社会惯例。”你和同事打招呼:“怎么样?还好吗?”如果他/她决定说实话,就会详细地回答说:“不怎么样。我有个文案要完成。我害怕不能按时交。”但是他/她会说谎:“很好。你呢?”这不是不诚实的表现,而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