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被执行人心理的对策
针对执行难的问题,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执行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执行难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应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摸清被执行人的心理,消除被执行人阻碍执行的思想障碍,对促进案件执行具有重大意义。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要文明执法、礼貌待人,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缩短与被执行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化解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防止矛盾激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案件当事人的文化程度、法律意以及自身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执行人员在执行全过程中,要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喻之以法,把国家法律讲清楚,用法律这把钥匙启开当事人的模糊心理,让他们自觉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法律义务。
迫之以威,以法慑人。执行人员在执行案件时针对不同被执行人的情况通过法律宣传、思想疏导等办法,化解双方的矛盾,以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这是必须的。但总有一部分被执行人经耐心教育,仍以自身利益为重,对履行义务抱有幻想,希望用拖、躲、赖等方法来对付法院。在此情况下,执行人员就要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依法查封、冻结、扣押,对于敢于公然蔑视法律、对抗执行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显示法律的威严,震慑那些心存侥幸的被执行人,使他们产生破胆攻心的效力,达到执结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这样做势必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使“执行难”问题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诉之以利,以利动人。从人性心理的分析来看,利己心理是每个人所共有的,被执行人也不例外,他(她)总是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作为执行人员,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对被执行人的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从不自觉履行的法律后果谈起,告知其违法的成本(包括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以及个人的人身自由等多方面)。这样,在精确计算后,促使被执行人在分析利弊后自觉自愿地履行法定义务。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