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

不可忽视的心理疾病

今年45岁的王英是深圳一家外贸公司的统计师,3年前来抑郁症门诊求医的时候,表现就是一个抑郁症的样子。在服药治疗后病情很稳定,好了,就停药了。1年前开始出现情绪忽高忽低的变化,开心时觉得自己的状态良好、效率提高,计划多、想法多、动力足、精力旺盛、过度乐观;不过脾气却很坏,很容易冲动、吵架、吸烟、饮酒,在股市上盲目投资。抑郁发作时,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持续的悲伤、焦虑和空虚,精力下降,感到疲劳,行为缓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怎么也睡不够……这种抑郁一躁狂一抑郁反复发作的情况已经超过4次,医生的诊断是双相情感障碍,而且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快速循环型。

容易误诊的疾病

双相障碍通常在15—24岁发病,但由于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到了抑郁发作就诊时又容易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常被漏诊或被误诊。

由于双相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往往在最终确诊之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甚至有的患者11岁发病,到50岁才被诊断出来。一般双相障碍从发病到最终确诊,大约要经历10年的时间,平均是6~7年。

双相障碍多数是因抑郁被发现的,尽管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忽高忽低的变化,但人们对高兴的情绪很少注意,而由于抑郁症大家的重视程度较高,容易以抑郁症求诊。在诊断中,通常要有3次以上的连续发作才能够诊断为双相障碍,给漏诊造成了客观的理由。

双相障碍的经病原因

双相障碍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精神和躯体、间脑功能紊乱、单胺类物质的代谢紊乱等有关,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不能忽视。由于双相障碍通常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没有必要地为之受苦多年。

但是,双相情感障碍是非常常见的,只是常常被忽略掉而已。这需要医生特别仔细地了解病史和疾病特点。 70%患者伴有共生疾病

双相障碍患者一生的19%都处在不同的情绪波动中,复发率更高,双相情感障碍自杀成功率远远高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有10%—20%的人死于自杀。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被视为一种社会功能,对于一个双相障碍的人来讲,其社会功能无疑将受到很大的损害。如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常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至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

躁狂病人往往容易沉溺于一些危险的活动。这些行为有时会威胁到生命,如有的人喜欢开快车、热衷于极限运动等,越是危险性大的活动他们越是愿意去尝试。

酗酒、药物滥用,同时还会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双相情感障碍也并非“无是处”,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宝贵的财富。当人处在轻躁狂状态时,他的创造力是可以被极大地激发的。医学史、文学史专家在分析了罗伯特?舒曼的创作高峰后发现,其高峰大多处在轻躁狂的发作时期,而这一时期过去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作品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