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校园血案 呼唤良心的力量

校园血案 呼唤良心的力量

3月23日,福建南平血案发生,本刊发表社评“这个世界会好吗”,提出“罪行属于凶手郑民生,反省属于我们每一个人”;4月29日,泰兴幼儿园又发生血案,本刊派出记者赶赴现场,刊发报道“校园袭击恐慌”,配评论“如何面对连环惨案”。当时,编辑部即担心这样的惨剧未必终结,着手筹划一组深度报道,从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等角度予以解析。不幸地,5月12日,汉中再发血案,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关切,迫使我们不得不把整组报道提前了。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导致校园血案频发,且让幼弱的生命成为牺牲品?每个事件具有太多的个性和复杂性,而信息如此有限,我们不敢幻想能给出完整的、严丝合缝的答案,只能表明一个基本态度:

其一,对这类个人恐怖主义予以坚决谴责。无论受到何等挫折、不幸、不公,都不能成为滥杀无辜的理由。绝不能为这样的行为寻求开脱,否则会诱发更多的极端事件。

其二,类似血案一再发生,表明转型期社会的心理疾患已趋显性化。整个社会的精神卫生不容忽视,必须加以专业的疏导。

其三,个人恐怖主义把刀锋指向比自己更弱小者,显示社会正义的缺位、道德底线的沦丧。挽回整个社会的堕落,政府要负起责任。

其四,憎恨是暴力的近邻,严防死守作用有限,只能呼唤良心的力量,呼唤人道和爱,它至少可以使我们暂时免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