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异常心理的矫正与心理疏导

异常心理的矫正与心理疏导

异常心理的矫正与心理疏导
  人的基本心理状态有三种,即心理健康、心理缺陷、心理疾病。后两者属于异常心理。现实生活中,在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两个极端之间,为数不少的是心理缺陷的人群。他们有各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又不都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他们是向两极发展的特殊心理的人群,其变化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心理防卫功能和心理教育水平。为了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我们还必须对心理异常有个具体而深入的认识。
  一、心理缺陷问题
  所谓心理缺陷是常见的多发的心理异常状态,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的平衡能力,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范围。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有心理缺陷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和能力培养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周围人群造成某种不适应和不协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诱发身心疾病,必须及时矫治。心理缺陷有两种类型:
  (一)性格缺陷类型
  一般在学生中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五种:
  1.不适应型性格 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对外界的心理压力抵抗力很差,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容易上当受骗。纠正方法: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2.偏执型性格 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性格固执,看问题常常以我为中心,经常与其他学生闹矛盾。纠正方法:着重进行利他主义教育。
  3.强迫型性格 拘谨、犹豫不决。容易拘泥于细小事情而不肯放松。有程度不等的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纠正方法:交待一定任务,并提高其信心。
  4.分裂型性格 表现为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怕羞。回避与他人接触,很少有激怒反应,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呆在小房间里。纠正方法:扩大交友圈。
  5.攻击型性格 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具有攻击性,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经常发生违犯法纪行为,常常以损人害己的结局告终,且屡教不改。纠正方法:进行情境性道德意志教育,必要时给予处罚加以抑制。
  (二)情感缺陷类型
  学生中常见的情感缺陷类型有四种:
  1.淡漠型情感 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对新奇事淡漠无情,毫无反应。同时表现出孤独不合群。纠正方法:多看文学作品、多接触外界,增强自我意识。
  2.幼稚型情感 心理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情绪幼稚,这种情感缺陷在学生中并不少见。纠正方法:通过论理谈话,指出幼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3.焦虑型情感 对客观事物经常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忡忡、疑虑不决的情绪状态。对自己的学习和疾病,存在种种忧虑。纠正方法:教给冷静、理智分析事物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4.抑郁型情感 情绪经常忧郁、沮丧、悲哀、苦闷和思虑重重,常有悲叹和哭泣的表现。做每件事,容易想到失败。缺乏人生乐趣和动力。纠正方法:吸引他参加集体活动,进行必要的动机能力训练。
  二、心理疾病问题
  心理疾病是患者数次于心理缺陷的一种心理异常状态。可分为五类:即神经官能症、严重精神疾病、心理适应不良导致的综合症、心身疾病、特殊心理障碍。(《青少年心理卫生指导》余展飞著)共有三十余种病情,而在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下列9种。
  (一)溺爱综合症,又称"421综合症"
  由于过分溺爱,过度迁就,容易导致子女心理畸型和心理障碍。纠正方法:启发他认识溺爱自己所造成的性格缺陷,鼓励他改正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不足。
  (二)适应不良综合症
  青少年期由于某种因素,造成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障碍,削弱和阻碍了心理健康发展,从小缺少独立生活能力,应变能力很差,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适应各种环境能力困难;2.人际关系适应困难;3.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适应困难。纠正方法:促使他多参加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强应变能力。
  (三)恐学症
  是青少年时期的学习障碍。日本有200万学龄儿童,每年有5万学生因患本症不得不停课退学。近年来,在我国也有所发展。由于社会上追求高学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盛行;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学校教育方法的不当,是使学生产生恐学、厌学、逃学的重要原因。患恐学症的学生一般害怕进校学习,见到校门就紧张恐惧,寻找借口逃避上学,甚至逃学、旷课、逃夜等。情绪上呈现出忧伤、消沉,性格孤独等。如有个学生,每逢星期一就肚子痛,有时去上学也会被老师送回来,可一回到家里就觉好得多了。纠正方法:降低学习要求,给予一个合适的承受度,在学习上多表扬,使其常有成功的体验。
  (四)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为脑功能衰弱表现,即容易疲乏、体力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难以入睡多梦易醒,学习效率低等。由于长期学习负担过重,用脑时间过长,学生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纠正方法:向患者解释病情,正确对待和处理精神压力,劳逸结合、科学用脑,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