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再婚女人怎样走出择偶困境

再婚女人怎样走出择偶困境

在本人十多年的婚恋心理咨询指导过程中,发现再婚者特别是再婚女性朋友择偶时存在着很大的心理误区,由于这种误区的存在而导致不少人第二次婚姻再次亮起红灯,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下面从十个方面举例谈谈这些心理误区的存在形式及影响。

误区一、自我模糊

胡某,三十六岁,初中文化程度,身高1。57米,偏黑偏胖,相貌普通,在某大型企业任管道检验工,月收入约400——600元。两年前因前夫有了第三者,而离异,儿子随前夫生活,离婚后托人多方寻找,希望重新建立一个家庭,未果,后找我咨询。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发现她在择偶时,仅对对方的要求就较高,例如,要求对方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稳定的工作,性格好,能爱自己,会做家务,能帮助自己调动工作,等等,我问她这些都是对对方的要求,对自己又做怎样的评介时,她沉默了。

评:在婚恋择偶过程中,择偶者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情况即建立了自我概念,才能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哪一种类型的人。择偶前应知道下面三个方面: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

误区二、归因错误

王某,三十八岁,离异二年多,自身条件较好,但在与异性交往寻找过程中,总是不如意。在我与她的交谈中,她认为,自己一心一意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丈夫时常在家发脾气自己都忍了,可后来丈夫有了小情人,我这样的优秀女人他都不珍惜,这说明他没有这份福气。我问她,在夫妻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自己有没有错呢?她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没有一点错,一切都是他的错。

评:就夫妻角色而言,夫妻应该是伴侣,而不是仆人,不少女性认为,自己嫁给了他就是他的人了,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心理,其实,夫妻关系的经营是双方共同的事,在夫妻关系的发现过程中,如果有一方进步而另一方停滞不前或爱情缺乏更新,就可能出现问题。前面的王某在夫妻经营过程中是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她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仍将面临着新的婚姻危机。

误区三、重外轻内

文某,31岁,小学教师,偏黑,身材较好,打扮时髦,爱好唱歌跳舞,短婚未育。丈夫是一个建筑工地的小负责人,人很老实,无不良嗜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她认为丈夫没有出息,层次太低,生活呆板,夫妻生活中没有激情,因此在一年前离异。当我问到她要寻找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时,她说:首先人要长得帅,经济收入要高,最好有房有车,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条件差的我看都不想看。我问她,那他的兴趣爱好者性格特征和生活价值观等等你考不考虑呢?她说这些都是虚幻的其实并不重要,结婚后可以改变。

评:择偶者在选择对方的条件时,应注意对方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外部条件,主要由年龄、长相、家庭条件、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等组成。其二是内部条件如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对生活的价值观念等。在婚姻匹配中,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性格特征,而衡量双方匹配的标准是对生活的价值观念,可以说内部条件起着决定作用,如果只重外不重内这是择偶的一大误区。目前,现代科学的测评手段为我们进行婚姻匹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误区四、相互攀比

李某,36岁,硕士学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貌娇好,看上去只有二十五、六岁。由于她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事业心很强,平时工作繁忙,即使休息时间也去忙于充电,正当她事业有成时,后院起火,丈夫有了情人。一气之下她和他离了,丈夫找了个未婚女孩子结了婚。她想自己的条件是不差的,凭自己的天生丽质定能找个远远胜出前夫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她常常先以未婚女孩的身份在网上开展征婚或通过聊天猎取目标,可总是事与愿违,连续遭到几次打击后前来咨询。

评:对于择偶者来说,当事人关键的应是审慎分析自己离异的原因,找到一个真正的生活伴侣,过好自己的后半生,而不是去赌气的和对方开展竞争,攀比心理很可能带给自己的是再一次伤害。

误区五、责任分离

高某,今年48岁,某大医院主任医师,本人漂亮贤慧,有气质,处事沉稳,乐于助人,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事业有追求,其前夫初中文化程度,从部队转业到某企业当保安,平时他喜欢酗酒抽烟打牌,在她的心目中丈夫是个没有追求的人,她认为一个男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心理差距而导致夫妻关系疏远,后来丈夫有了外遇离婚,当时她还只有三十多岁,离婚时不少优秀男士追求她,可她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现在还不是谈论婚事的时候,等孩子长大以后再说吧。这一等就是十几年,现在孩子已经参加了工作,她再来谈论自己的婚事时似乎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评:离婚后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与扶养上,这是正确的,但教养孩子与寻找自己的情感归宿并不矛盾,对孩子要负责任,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也要负责任,二者并不是彼此割裂孤立的,处理好了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把二者强行分离,可能对自己和孩子双方的身心都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