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放轻松药效好:药物疗效与心态相关
近些日子,老王常呃逆不止,有时吃饭感到吞咽不畅,他怀疑自己患了食道癌,为此紧张不已,焦虑不安,呃逆现象更加频繁。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是贲门痉挛,而不是什么胃癌或食道癌。可老王吃了医生开的解痉药却丝毫不见效果,只好找专家看病,老专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对他的病解释得头头是道,并许诺给他用点特效药,一吃就好。 果然,老王服药后立即好转。其实,老专家开的药与原来医生开的完全一样。按说,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某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也是相同的,为什么同样的药,专家或权威使用时疗效优于一般医生,易产生药到病除之效呢?原来,需要用药物治疗的躯体疾病,其药物疗效的优劣,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医生恰当的言语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病人具有独特的治疗力量,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病人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的心理效应”。究其原因就是病人对专家从心底产生了信赖感,加上专家良好的工作态度,对疾病解释得一清二楚,无形之中产生了暗示作用,从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若一位病人对其不信任的药物,即使它确实是对症良药,但使用之后也可能疗效甚微。而对其所信任的药物,使用之后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生给病人开的尽管只是“安慰剂”,疗效也颇佳的原因。
另外,心理上的失衡,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失常而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的现象,使药物难以发挥疗效。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受情绪影响较大,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干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排空和吸收功能,抑郁者的胃排空时间延迟,而焦虑、过度兴奋时胃肠道蠕动加快,排空时间缩短。一般来说,药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肠,服药之后,胃排空时间的长短使药物或快或慢到达小肠,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浆浓度,因此疗效不佳。
明白这个道理,对医患双方均有好处。医生在为病人治病时,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作为病人,则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心态、充分的信心,才能让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