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好为人师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通常发出“老师”称谓的一方根本无意拜师学艺,而接受者也难以传道、受业、解惑。透过表示尊重的表象,以师相称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一部分国人而言,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方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即不自量力、喜欢以教导者自居,另一方则投其所好。当然,一方的好为人师倾向也有可能原本处于潜伏状态,但被另一方诱导出来了。
由此看来,“好为人师”可能是国人性格中的一种特质。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熔炉里炼成的呢?
家庭教育情境是中国人“好为人师”的第一炼炉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而《三字经》上“养不教,父之过”的信条也为许多人烂熟于胸。可不经意间,家庭教育情境也成为了我们中国人“好为人师”的第一炼炉。
应当说,人类个体从懵懂无知的婴儿到基本掌握社会技能的成人,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阶段。在传统社会,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既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域,又是主要的社会生产场所,也是主要的教育基地。在这个意义上,父母既是家庭生产、生活的主导者,也是子女学习上主要的教导者或老师。即使是已经有了社会化正规学校教育的现代社会,为人父母者给予子女一定的教养,既是责任、义务,也是情之所系。事实上,为人父母者作为成人也确实具备对子女进行一些早期教育的资格。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亦如此。
然而,我们中国不少为人父母者在“望子成龙”、“急功近利”、“强要面子”等不良意念的推动、支配下,即使力所不逮,也总是喜欢在子女面前扮演全职教师、终身教师乃至人生导师的角色。
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为人父母者面对自己幼儿穷根究底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已经无以答复、黔驴计穷了,却也不愿放下“老师”的架子,不敢实话实说。殊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