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式以貌取人
就在这个夏天,哈尔滨大三学生为找工作“突击整容”蔚然成风,许多男生更是成了主力军,按他们的话说,“单位用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学识很重要,但外在形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之相对,今年年初人事部发布新的公务员体检标准,4月份以来,山东、江苏各地纷纷取消公务员考试中的关于身高、容貌的具体规定,变得更加公正,更人性化。
一方面是政府机关努力破除以貌取人的壁垒,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依然在“相面”中寻找人才,在品质和才能决定前途的年代里,相貌的重要性却一再凸显出来,颇为值得深思。中国人的以貌取人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历经千年演变成为一种大众的行为心理?
古代选官中“以貌取人”最初主要指对容止和威仪的重视,也包括对相貌娇好的偏爱
在常人眼里,“以貌取人”就是将人的容貌言行等外在的标准作为对人进行评判和选取的标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以貌取人已经开始与选官制度相联系。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对此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选官中“以貌取人”最初来源于儒者和先秦贵族对容止和威仪的重视,儒家的礼仪中有专门的“容礼”,儒家经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应该具备的“威仪”的规定;而在先秦“威仪”也被认为是“君子”这个阶层的固有属性和高贵教养。
虽然在战国选官时,已经存在着“另一种对面貌娇好的偏爱”,但他指出这种“以貌取人”与贵族和教养没有必然联系,而是来源于人们“爱美”的社会心理。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化,就说明君主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完全将个人好恶体现在官员的选拔上,贵族和教养都被抛弃了。
“以貌取人”在不同时期“貌”有不同的标准,并没有明显的阶层和身份色彩
到了汉代,人们崇尚的是阳刚之美,欣赏的是“体貌丰伟”和“仪容端正”,在选官时,对身体和容貌提出了一些要求,一般是要求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工作,对一些特定的官职有比较详细的要求,如对谒者(汉代的一种礼仪性的官职)就要求相貌端正,声音洪亮等。
阎步克指出,汉人是很重视容貌的,出众的容貌拓展了仕途的例子很多,如西汉的江充就是凭借相貌出众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进而得到了重用。而扬雄虽有才气但因相貌平平,而被当时的人小瞧。
魏晋至南朝时,风气为之一变,名士欣赏的则是阴柔之美。名士只有长得像个美貌的女子才会被人称赞,甚至有人认为病态美才是最美的。这一时代的容貌欣赏具有很多的阶层和身份特点。
唐代选用官吏提出了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对身高等等有了比较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但“以貌取人”在唐代选官中并不占有太大的比重。
阎步克教授认为,科举制度的普及,以文取人淡化了对容貌的要求,很多相貌丑陋的人做了高官,有的甚至做了宰相。到宋代,武官一般要求身材魁梧的人担任(直到明清也是如此)但文职主要看才学,外貌身体条件相对宽松,残疾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甚至有个右腿瘸、左眼盲的人当了状元。
从先秦到宋,出于人之常情,长得好看的人在选官时比丑的更受欢迎,这也是官场的一种“潜规则”。但最主要的还是看能力、才学和品行,容貌并不占重要地位。
明清选官中的“以貌取人”被强化,体现了专制制度强化下“主子心理”的加强。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