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灵重建:心安之处是故乡
民之痛,国之殇。忍声看来,至5月19日14时28分,亦即汶川“头七”之日,“国哀”首日,“5·12”地震死亡人数已达34073人,受伤人数达245108人。我们默默流泪,草木同悲,正是对生命的敬重,对坚韧的表达。
当巨大的灾难袭来,悲怆与痛彻以具体而微、无坚不摧的形式,直抵每个有感知的心灵,令五内俱裂,悲伤难解,并在恐惧、无助与重复记忆中,使生命意识陷入对灾难的记忆中无所逃遁。即使废墟瓦砾收尽,大地疮痍抚平,人们的心理可能依然会停留于灾难的现场,或夜夜梦回,或不经意出现,都悱恻不去,抑郁难遣。
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苦难更长时间地延续。美国“9·11”之后,心理学报告指出,恐怖袭击严重影响了美国人的心理健康,成千上万纽约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这些伤痕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震后近2000名幸存者的心理调查显示,他们中心理健康者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
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的心理应急障碍更为普遍。此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尽管还没有具体数据表明灾后心理疾患者是一个多大的群体,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存在着,劫后余生,沉默不语,但内心的伤口无时无刻不在扯动着对灾难的惊悚记忆。
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更需要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家园。正是因此,灾后心理干预又被称为心灵重建。我们看到,汶川震后,心理干预工作随即启动。国家卫生部组派的危机干预小组,相关精神疾病医疗部门及心理卫生中心等机构组成的“灾后心理救援志愿队”,均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此外,一批NGO组织也广泛招募灾后心理干预志愿者。香港特区政府以及多个省份派往灾区的医疗支援队中,都出现了心理医生的身影。就在昨天,作为中国第一支心理救援队伍,“新京报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也已经启程前往灾区。
但也应看到,像灾后救援有“黄金72小时”一样,灾后心理干预也有“黄金72小时”,然而与大量急需心理安抚的人群相比,这种心理干预力量仍显薄弱。在我国,心理救援工作还远没有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层面。另外,目前灾区的心理干预,仍只能针对一些遇难者家属、幸存者与儿童,而事实上,那些处于灾难外围的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以及通过媒体间接体验到灾难冲击的一类人,同样需要接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
正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所断言的,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我们需要通过及时的救援,让幸存者不死,更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让经过大灾的人民不会孤独,不会害怕,不逃避,也不沉溺,让生还者拥有安宁,让幸存者可以静好。“心安之处是故乡”,那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杨耕身。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