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保健

养生的同时也别忘了养心

养生的同时也别忘了养心

“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字面上其实很好理解,养生的人必定要养心,所谓的“心”是指内在,而是思想、心理、情感。不养生的人就努力养形,即身体的外在。

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如何调整好情志?道家养生家天玄子的“养心六人法”可作为总的纲领加以参照。 

心广所以容万类也 心广,是要人们心怀开阔。三国时曹植对此曾做过比喻,说: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一个人如能心胸宽阔,襟怀坦荡,容人容事,无论干什么利于工作也利于身心。而与此相反的是,小肚鸡肠,专门计较十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茶饭不香,夜不成寐。这样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伤身。

心正所以诚意念也 心正,即做人心要正。我理解心正还有心的正直、真诚。心正才能正身。

心术不正,表现为心贪,损人利己。心妒,则妒贤嫉能。心疑,则辨不明是非。

心平所以得中和也 心平,平即心境平和、宁静。按照天玄子的原意是心境平和、宁静才能得巾和1。“巾和”二字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精髓,中,即居中,不偏不倚;和,即和谐、协调、调和。 

《中庸》自篇《天命章》对“中”作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巾” “发布皆中节谓之干”。中和并提则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电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已将中和提升到天地万物根本法则的高度,并以此做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 

心安所以寡怨尤也。心安,当理解为内心安适与习惯,即对现实、埘命运、对处境、对待机遇要安适与习惯。这样才能达到天玄子所说的“寡怨尤”的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只要努力了,也当乐天知命,顺乎自然,过分强求,反而有害身体。

心静所以绝攀缘也。心静,即心要平静。平静为的是什么?按天玄子说,是为了“绝攀缘”。所谓绝攀缘,就是要随缘,有些事情该放手就得放手。强求达不到则苦恼、忧郁,有害养生。

心定所以除外累、同大化也 心定,即心要沉静、安定。中医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说人的所有精神意识情感活动,虽五脏各有所在司,然其主要管理者仍是心。心定,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不形色,失不系心”。 

我们有时候之所以会觉得累,是因为我们爱与人作比较,看到别人收入高豪宅名车,自己羡慕的不行,还骂自己没出息没用,或者抱怨自己的伴侣自己的父母;看到别人在职场上一路顺风顺水干得风生水起,自己表现平平甚至常常熬夜加班也依旧望不到头。其实,有时候,平常心最重要。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好好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