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保健

吸与不吸关键在过 心理关

吸与不吸关键在过 心理关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然而尽管如此,烟草买卖市场依然络绎不绝。我国烟民数量与日俱增。吸烟不仅有害自己健康,还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瘾君子”宁肯冒着生命健康的危险仍要守着一根烟“吞云吐雾”呢?

吸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要

吸烟就是个人的选择行为。而人做出选择的原动力来自于人本身的需要。需要在心理学上分为三种: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吸烟与人的心理需要关系密切。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吸烟是习得的而非来自先天,是不断强化的结果。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吸烟是为了获得自我肯定,是成年的一种身份标志。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吸烟是为了获得群体接纳。
除此之外,吸烟的心理原因还有很多,因人而异:有的是为了减少焦虑和紧张;有的是把吸烟当作一种舒适的休息方式;有的是为了交际和赢得社会性奖赏;有的是寻求刺激和“提神”等。研究显示,有不少人在建立社会关系、 求职、恋爱、居住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时,吸烟便成为他们因心理压力而进行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吸烟能让人获得心理快感,并使人产生躯体依赖性。

戒烟,可运用一些心理疗法

成为烟民后,意识到危害,很多人开始了漫漫“戒烟路”,但其经历往往是一波三折。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2/3的吸烟者在戒烟两天后重新吸烟;戒烟一年后复吸率为97.5%。另有统计数据表明:决心戒烟的人平均要经过 7-10次的努力,才能戒烟成功。

为什么戒烟那么难?因为香烟含有尼古丁等成分,具有成瘾性。这使得吸烟者除了心理、社会需求外,还对烟草存在生理上的依赖。但是,并不否定烟瘾大的吸烟者也能戒烟。

戒烟需要从个人心理上、生理上、社会需要方面着手。现在,我国不少医院专门开设了戒烟门诊,临床上采用的疗法主要包括认知疗法、厌恶疗法、行为疗法和言语疗法等。认知疗法,是纠正那些认为“吸烟有风度”的人的错 误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如增加肺癌的可能等。厌恶疗法又叫内瘾致敏法,是力图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吸烟行为或有关吸烟的想法结合起来,使其想到吸烟就有不舒服的体验。经常使用的厌恶刺激是引起各种使人反感或令人不愉快的情节的强烈想象,通过这样的想象治疗,会使吸烟者对吸烟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达到减少吸烟直到戒烟的目的。

小编在此提醒,戒烟成功与否,离不开吸烟者本人的决心与意志,家人的监督与帮助也是重要的途径。家人需要帮助吸烟者反复强化戒烟动机,增强其心理控制能力,并加强与吸烟者沟通,减轻其内心压力,让戒烟者学会各种心理烦恼的有效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