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保健

古代名人是怎么雅致自己的怒气的

古代名人是怎么雅致自己的怒气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旦发怒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不理智的事情啦,在这个时候如何抑制住自己的怒气就是比较的重要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具体的看看吧。

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西门豹性情暴躁,易怒,为自控,“佩韦以缓气”。“韦”是指熟牛皮,其质地柔软。西门豹效其特性以自戒,每当脾气发作,即用手抚摸熟牛皮良久,以消除怒气。

世说新语》载,蓝天候王述性至躁,一次吃蛋时筷子未夹住,便暴跳如雷,把蛋甩于地,用脚踩得粉碎。但与他人相处却颇有修养。一日,有人指着王述鼻子大吵大骂,王述立刻面对墙壁,一声不吭,听之任之。那人吵得不好意思,悻悻而去。王述好久未闻骂声,方转身探问家人:“那人走了?”家人答:“走了好久了。”他才坐下来继续做事。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坎坷,却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当心有愁怒,就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情,惟见梅花愁欲破。”

郑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每当怒气来时,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抑怒气。晚年因得罪豪绅而被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自娱自乐、排怒解愁的养生之道。

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曾说:“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林则徐禁烟时,常常发怒,遂在书房挂“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畏无私。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呢,知道古代哪些名人是怎么样来帮助自己抑制自己的怒气的,也许很多情况下这些方法就是很好的,可以帮助你一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怒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