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保健

驻疆官兵的心理问题解析

驻疆官兵的心理问题解析

驻疆官兵因为其特殊性,常常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时间久了,这些思想根深蒂固之后,也就很难在变得“正常”起来了。对于驻疆部队的青年官兵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缓解,将会影响到部队的安全与稳定。

常见的心理问题

孤独心理相对内地部队而言,驻疆部队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生活比较单调,交通不够便利,信息来源较少,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青年官兵情绪易低落,容易产生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

空虚、焦躁心理一方面基层单位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官兵对业余时间又缺乏科学的安排,容易产生空虚感;另一方面,驻疆部队管理要求越来越严,各项训练任务越来越重,对安全教育强调得越来越多,给官兵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了紧张、焦虑情绪和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并可出现消极情绪和焦虑反应。

自卑心理少数青年官兵不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所处的逆境,并因而产生忧郁、悲观心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头,不敢与人竞争,甘居后位。

作者对125名青年官兵做了自信心问卷测试,其中有39 2%的官兵的自信心有待于提高,15.2%的官兵自信心不足。

挫折心理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新疆的自然环境在训练、工作、生活等方面都会给驻疆部队的军人带来许多困难。

南北气候的差异会给南方籍青年官兵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挫折感的产生;新疆与内地相距遥远,这种时、空的限制也能构成挫折环境。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军队内部上、下级之间或同志之间、青年官兵与地方群众(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如果产生矛盾、发生纠纷,会给青年官兵带来某种挫折感。

颓丧心理部分官兵对新疆的自然环境、气候不适应、不喜欢,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够满意,却无法改变这种现实。如果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久,势必会削弱其意志力,使其产生颓丧心理。

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对自身的能力素质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部队官兵来源复杂,成长的环境、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文化素养的不同,使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生活上的不适应、训练中形成的各种差异、学习中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同一项工作完成的时限和质量、领导对自己的重视和偏爱程度等外界因素会使个别官兵看不到自己长处,否定自我,产生处处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心理承受能力弱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部队官兵出现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时代特色:这些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力弱而可塑性强。

他们到部队新环境后,心理上一时不适应,一旦遇到各种难题,就不知所措。单亲家庭的战士增多,调查显示,目前,单亲家庭的新兵占28%多。这部分人的性格比较孤僻,处事态度冷漠,心理脆弱。

部分新兵入伍前有过各种社会经历,“见多识广”,受社会负面影响大,不能正确对待部队的正统教育和严格管理。

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有偏差个别官兵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只看自身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组织的关心,以我为本,觉得什么都比别人强,盲目乐观,自我欣赏,自以为有性格,当与别人在同等条件下平等竞争时又技不如人,差距很大。

还有的官兵对驻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及训练强度不适应,对本职工作不能胜任,使得自己的成绩评定不理想,处处感到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挫折和颓废心理。

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会有一种精神力量,奋发向上,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能以镇定、沉着的情绪去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采取积极策略应对,始终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

②培养奉献意识。基层单位要培养官兵的奉献意识,“心底无私天地宽”,奉献意识的培养是使青年官兵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的重要途径。

③克服自卑感。要正确看待现实,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符合,调整“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

④科学减压。当生活节律紊乱、产生焦虑时,可采取放松训练、兴趣转移、劳逸结合、音乐减压、合理饮食等措施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