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保健

心理保健:当心沉默也是病

心理保健:当心沉默也是病

生活中,男人性似乎总是越来越沉默,虽然在职场中能侃侃而谈,但是一旦到了家中,就会变的异常的沉默不语;为什么男人在生活中会出现上下班不同状态的问题呢?专家指出,这是心理问题在做怪。

饶舌男速变默片男

前几天,一女友向我哭诉他丈夫的种种怪行。他的丈夫是一名教师,教师嘛,吃的就是开口饭,面对学生时总是一腔热忱,有问必答,不问也答,口碑十足的好。同事间相处,亲切友善,话匣子一开收也收不住。然而,一下班,就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个字也不想往外吐。下班路上,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他都不喜欢与他人有任何接触,哪怕仅仅是一个眼神交汇,都会让他觉得累。

于是,女友家经常上演这样一幕:温馨饭毕,女友这边款款坐下刚摆出侃大山的架势,“默片男”早已拿出手机看小说。然后,当手机声音一响,“默片男”立马变身为“饶舌男”。妙语如珠,喋喋不休,俨然周立波第二。令女友最讨厌的,是他边打电话边满房间转圈,体力上乘。

其实,像这样的家庭现状并不少见。在一项有275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为什么会有“下班沉默”?调查数据说,近六成人认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近四成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逾三成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人说沉默是金,那是一种智慧。但两种时候沉默不是金,一是感情不和,用沉默来表示抗议。女人在旁絮叨得越厉害,男人往往越金口难开,即传说中的非暴力不合作。二是开口神气散,别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用沉默来恢复精气神。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也许就是抑郁了。

原来 沉默有症结

“沉默者”们虽然外在表现形式都为沉默,但心理症结却可以分为几种。

怀恨在心型→进了办公室一身正气,出了办公楼瞬间泄气。

心里话:已经“被工作”,不想再“被生活”。

病因:这就像让一个不爱爬山的人“被参加”登山比赛。带有竞争性质的登山已经造成强大的体能消耗,甚至让人疲惫不堪;更要命的是,这比赛还有领导随行,不但需要克制厌烦情绪,还得强颜欢笑,这种压抑情绪带来的能量消耗对人的损耗更大。

这样试一试

给自己一个“被工作”的理由

在这个社会“被工作”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有些人不会如此疲惫呢?比如为了筹集学费打工的学生相对不那么容易患沉默症,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暂时而且有意义的。“被工作”的“沉默症患者”是不是有所启发?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两点:一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这被动的状态意义化、阶段化。比如说告诉自己,现在打杂是暂时的,只为积累底层工作经验;二是强化自己工作的获益,比如写下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这样可以确保即使不升职,自己也在升值。

强迫紊乱型→上班奋发图强,下班继续思考。

心里话:别说沉默,甚至想沉睡。

病因:这就像一个制动性能高、刹车系统弱的汽车,我们不会认为这是辆好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大脑,懂得有效管理自己的思维。他们往往因为工作遇到的困难、领导说的某一句话、尚未完成的任务而陷入沉思。即使很清楚现在的思考或纠结只是徒劳还是不能自已。

这样试一试

回归当下打开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