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让孩子安全度过

青春期让孩子安全度过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心理需求都会表现出对家长既依赖又排斥,但这位女孩显然比较极端。”要了解这类问题的成因,先要从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开始。青春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自我同一性,为进入成人期打下基础。具体来说,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要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过程,进而重新确立自我。因此,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求独立,并挑战权威人物,比如父母和老师。

青春期的心理反应各种各样,归结起来,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幻想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开始有自己的秘密、自己交往的小圈子,需要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孩子甚至会打架、骂人、逃课……赵菡说,青春期的孩子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由于惯性使然,在孩子出现青春期征兆之后,家长往往不能理解、难以接受。家长还是习惯于方方面面为孩子打点周到;认为孩子应该对家长无所不谈,是一个“透明体”。这时候,孩子会产生被束缚的感觉,会厌烦、拒斥、顶撞或逃避。越是这样,家长就越着急,越要一探究竟,甚至采用偷听孩子电话、偷看孩子日记等错误方式监督孩子。恶性循环和矛盾冲突也随之产生。

上述案例中,女孩父母没有顺应其青春期的变化,生活上过度保护,学习上只盯着成绩,在孩子出现心理困扰时错过了沟通的最好时机。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咨询师建议,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从生活和心灵两方面入手。生活上,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尤其初中以后,要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能力,不能事事代劳。心灵上,要鼓励孩子交往同龄朋友,形成自己的朋友圈。要对孩子采取相对开放的态度,在大的原则问题上做一些规定,比如什么样的人不可交往、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做;而不是干涉细枝末节的行为。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听完孩子讲述之后可以谈自己的具体感受;切忌简单说教,凭空谈论是非对错。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家长要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比如向孩子学习电脑知识和时尚咨询等。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要由衷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