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心理卫生

青年期心理卫生

青年人认识能力提高了,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能进行各种精细操作,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也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也逐步形成。这时,他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同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同辈人的相互影响大于父母。父母对子女一般都非常关切,事事关心,处处过问,以至使子女们觉得妨碍了他们的独立.干预了他们的自由。他们不愿再被父母当作孩子来看待,坚持自己理想和判断的是非标准,甚至对在求学、就业、交友、生活各方面的干涉表示反感,轻者不理睬,重则反抗,拒绝家长管教。在道德观念、社会规范方面,不少青年不象儿童时期那样以父母师长为传统表率,他们不愿受社会传统限制,而是在同辈人中探求共同的标准。所以父母在求学、就业、恋爱、婚姻方面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和情感;不适当的干预会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形成代沟。

每个人无不染上时代的色彩,两代人的思想存在差别是正常现象,不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于子女,而应交换思想,耐心诱导。青年们也应重视老一辈的经历、经验,从中汲取有用的成分,树立起为祖国、为四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

青年虽然自控的能力有所增加,但还容易动感情。好交朋友是青年的特点,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恋爱是青年的一个主要问题,恋爱的不顺利和挫折,易造成情绪波动或出现不良后果,应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成熟并不等于人格成熟,适当的推迟恋爱时间,能被他们对配偶的选择更理智些。

青年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年轻好胜”;有时又过分低估自己,则产生自卑情绪。教育青年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