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时期教育发展介绍

成熟时期教育发展介绍

大致从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有的教育心理学家甚至希望把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像工程或医学一样的应用心理学。

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60年代掀起了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做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学习动机,研究教学组织形式中的班级大小、学生角色等社会心理问题。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后期多媒体计算机的问世,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诸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如何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等,这些研究对新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60年代以来,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最著名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这一研究持续了15年之久,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本国的学制和课程改革,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书籍。

第二、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学习理论,如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理论和列昂杰夫与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理论。

第三、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

苏联学者强调教育心理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自然实验法,但是,他们常常把教育与教学作为儿童年龄发展的一个因素,把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混在一起,仍然没有独立的、范围广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