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解析青春期的社交焦虑

为您解析青春期的社交焦虑

“我害怕接触别人的眼睛,这种情况从我上初中就开始了。在人多的地方总感觉别人无时无刻都在留意我的举动,头就会很重,很压抑,心里很紧张很不安,紧张到了极点时头就会抖动一下,样子就像冬天上完小便那样摇一下头。还特别担心被别人发现我的紧张表情和动作,然后好想立刻逃离现场。每一次去参加不得不去的聚会,我都会觉得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心里的顾虑让我寝食不安,聚会之后又难过得几天恢复不过来。”

“我的情况是在上中学时出现的。走在校园里,我总感觉别人在注意我,每当有这个想法,我的后背从头顶一直到臀部上方都绷的紧紧的,很僵硬,双手也不知如何摆动,走路还会趔趄。家里来了客人,我从来都是赶紧躲起来,直到客人走了为止。”

以上的描述都是典型的社交焦虑症的表现。社交焦虑是一种在与人交往或身处社交场合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它往往伴随有生理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在行为上还会出现不自主地回避社交活动,甚至回避社交场所。

社交焦虑所造成的影响,轻则会使人不断体验挫折感,较为严重的,象走路、坐车、购物、会客甚至打电话等再平常不过的活动都会成为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到社交焦虑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社交焦虑者不仅在现实的人际情境中体验着焦虑情绪,而且还会在离开使他焦虑的社交情境之后的几天里,在头脑中不断地“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进一步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童年时期被过分苛求和否定被认为是形成社交焦虑的主要根源,而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单调,社会交往活动的缺乏、自我意识感过强、自卑、暗示等都可能是强化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

社交焦虑症多发于青春期,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种青春病。如果未得到心理干预,多数社交焦虑者的症状可在婚育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得到缓解之前,从13岁左右到25岁左右大约十年的时间,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会让社交焦虑者痛苦不堪,因此社交焦虑者适时地寻找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社交焦虑症的治疗,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焦虑的理论前提是,社交焦虑者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即觉得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切都处于被别人关注评价的处境中。所以用认知行为疗法,首先是要“去中心化”,就是要让社交焦虑者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的眼光都在自己的身上,社交焦虑者也可以去现实中验证,可以问周围的人,当自己在参与活动时,他们的注意力的焦点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也可使用行为脱敏的方法,首先学会一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方法,接下来把造成焦虑的情境按焦虑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等级,之后从低到高地按等级想象自己处于让你焦虑的情境中,体会那种焦虑,然后 用放松的方法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由低级焦虑情境到高级焦虑情境逐级地解决。最后把这种想象中的焦虑和放松应用的现实中。

此外,催眠疗法对社交焦虑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相对上述两种方法,其费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