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心灵之窗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打开孩子心灵之窗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同学们,你们觉得用自己的食指可以抬起什么?”
  “书包”、“篮子”、“玩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你们相信用食指可以抬起一个人吗?”
  在老师的指导下,十个学生用自己的食指成功将一名平躺着的同学抬了起来,围观孩子连连惊呼。
  在分享收获的环节,有的学生说,团结就是力量;有的说,要敢于尝试……
  5月27日—28日,市关工委、教育局关工委、区关工委和胜利小学联合举办“庆六一,阳光心理伴我行活动”,通过精彩的游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儿童节也祝爸妈快乐
  《感恩情怀———母爱为天》的讲座现场,老师让学生们在纸上写下自己最爱的十个人,随后,在每一个情境中一一舍弃,最后只留下一个。当老师问道:想对最后被删除的两个人说什么?如果能为他们做一件事,你们会选择做什么?
  几乎每位发言的学生都哽咽了: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想为他们端一次水,洗一次脚。”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当你们的孩子。”
  ……
  四年级3班的张子淇说,她想对妈妈道一声辛苦了!希望儿童节,妈妈因为自己变得懂事而快乐。
  小小少年亦知愁滋味
  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如今“烦恼”、“压抑”等词语却常挂在小学生的嘴边。
  四年级2班的陈皓玥告诉记者,自己的数学成绩不稳定,妈妈为此很担心。“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开心。可是,每到数学考试,一想到考不好,妈妈会生气,我就很紧张。”
  “在家里,爸爸妈妈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跟我们沟通。他们对我们交什么朋友、看什么书、做什么事情都要管。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他们就很开心,可是,我们却不快乐。”许多学生这样表示。
  当被问及有烦恼时最愿意向谁诉说,几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老师成了校园里孩子们最亲近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孩子们觉得大人们难亲近,老师们却表示,现在的学生“不好管”。
  校园里出现厌学情绪、孩子性格孤僻任性、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据市关工委阳光心理服务团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宏华分析,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不觉中许多压力被大人们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父母忙于工作和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心灵和精神的需求;教师盲目追求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老一辈人和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不统一;一些教师对待学生行为方式有待改进……这一切都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加上父母跟孩子缺乏沟通,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一些孩子的感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甚至不惜作弄同学、打架、扰乱秩序等,期望因此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即使最终可能换来的是一顿打骂也不在乎。
  魏宏华提醒,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应该自觉当他们的榜样,主动关心孩子学习以外的生活,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市关工委阳光心理服务团成员、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陈继雄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的精神健康已经开始被重视,如一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邀请心理专家给家长和学生讲课等。但要让孩子愿意倾诉,乐于倾诉,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