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法院“心理诊疗”挽救失足青少年

吉安法院“心理诊疗”挽救失足青少年

“你要学会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的父母,感恩这个社会,扭曲的心灵才能得到矫正。”4月7日,江西省吉安县法院人民陪审员在对一名*被告人进行帮教时如此说。经过法官及陪审员等人的近两个小时的帮教,*被告人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幡然醒悟,当庭表示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被告人的心理不仅是犯罪的根源,而且也是改造的关键。今年来,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法院结合*被告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采取“心理诊疗法”,努力从源头上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落到实处。

针对*被告人因缺乏有效沟通途径而内心真实想法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吉安县法院除通知*被告人的父母即法定代理人到庭外,还主动邀请具有心理沟通能力的近亲属在开庭前对*被告人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够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逐渐敞开心扉,正确认识自己的犯罪行为,积极配合法官的庭审工作。

在*人案件审判合议庭组成人员中,吉安法院配置较为固定的人民陪审员,其中绝大多数为学校教师,他们不但对*人具有爱心,而且还懂得如何找准*被告人心中的症结所在,使法庭上的教育和沟通工作更具针对性。在法庭辩论结束后,该院创新性地增加了“法庭帮教”这一环节,由人民陪审员、合议庭、法定代理人分别进行法制教育、思想教育、亲情教育,促使*被告人思想转化,悔过自新,避免以后重蹈覆辙。

针对*人犯罪后社会认同度降低、自暴自弃的心理较为普遍的问题,吉安县法院试行“希望教育”的法官综合评价制度,通过法官从细节之处深入挖掘并当庭宣读*被告人身上的优点,来让*被告人强化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增强改造的信心。

吉安县法院还鼓励从事*人案件审判方面的刑事法官学习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知识,并在对少年犯定期回访过程中加以运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希望家长与孩子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少年犯能够在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