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小时候的事容易帮你读懂男人

聊小时候的事容易帮你读懂男人

相信每一个女人对自己的男人都有一个标准,可是作为女人,如何才能真正读懂男人呢?对于男人的考核,除了观察他的细微动作和生活细节以外,心理学家们还提供了一个更妙的方法:那就是请他聊聊有关他小时候的事情。

亲情决定了爱情?

那个老娘和老婆同时掉到水里的古老选择题,女人们提问的心态本身是矛盾的:你让他选择爱你还是不孝?亲情和爱情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两难问题。

不仅如此,男人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女人择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所谓“想要了解一个男人,那么先去问问他的成长史”。这是因为,虽然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爱情可谓千人千面,每个人都能插上一嘴,所以说了几千年还能继续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参考大师的意见。

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人们最早能回忆起来的幼时片段,可以判断一个人一生的基调,并能大体判断出此人的行为模式。听起来有点玄,其实这个说法透露了一种态度,就是有时候一个人的经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看待这些经历往往更加有意义——这也是“成人依恋”的界定方式。

成人依恋是个很学术的词,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它对我们的爱情生活具有重大指导性,不过这个词并不是指“一个成年人对别人的依恋”,通常在心理学的定义里“依恋”是幼儿对母亲或者抚养着的感情联系,成人依恋则是对前者的回忆和评价,其实就是“如何看待”的问题。

成人依恋理论相信,一个人如何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表现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就像假如记忆是你的一个工作人员,那么“他”一定是个阿谀奉承的下属,“他”会精心挑选能够迎合主人模式的事件进行收录。所以,当你检查记忆的存货时,你会发现这些事情特别有感觉,它们带给你的某种感触总是似曾相识。

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人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对待亲密关系,会遵循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比方说小时候没在父母身边的小孩,长大了就比较容易依赖自己的另一半,或者是不太会表达感情,变得疏离,跟这类男人谈恋爱会尤其累,因为你必须一直扮演给予者的角色,不是教他独立就是教他什么是感情,但是就是别指望他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