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研究

老年人心理研究

现如今,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有研究表明,人类65%-90%的疾病都来源于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抑郁,于老年人而言,身体上的老化是造成心理压抑的重要原因。

1、老年人心理类型

成就型——喜欢谈论自己的过去

安乐型——静心和家人一起相处

求助型——需要家人多方面照顾

不服型——有特长而不愿意服老

衰弱是老年人的必然,但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给老年人帮助,给老年人一个放心的晚年,他们会永远感激你!

2、老年人心理特点

特点一:小心谨慎

准而慢——准确完成任务 避免错误发生 不顾时间长短

低风险——做事稳扎稳打 注重规避风险 宁愿低收入 不愿高风险

特点二:固执

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比如对社会及青年人的看法 。

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转变为低沉、缓慢和冷漠,对很多事都不关心。

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成形,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方式。

有时候让人觉得冥顽不灵,比如刻意制定子女的发展方向。

特点三:爱唠叨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大小事都喜欢重复。

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别人很难主导或反驳。

生理原因导致精力不充沛,很多事不能做的很好就想尽力去说清楚。

自我防卫意识很强,说话即便缺乏依据,但还是为了自尊心而极力维护。

为了排除寂寞,喜欢用说话来营造热闹的气氛。

喜欢讲自己的过去尤其是精彩部分,以便得到心理慰藉而排除无奈。

特点四:怀旧情绪

怀念过去的时间和美好的日子,对当下的社会环境不满。 、思想伴随着身体开始倒退,无法向前看经常往后看,对未来不再憧憬。

喜欢评价过去的自己和总结自己的过失。

生活进入慢节奏状态,心态渐渐趋于平和,做事不慌不忙。 对于背井离乡的老人,开始向往自己儿时的家乡和人。

对与自己一起长大的人亲切感倍增,有共同语言和爱好。

特点五:返老还童

内心和举动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行为举止跟实际年龄不符,有些为老不尊。

在亲人和朋友面前不拘小节、有时蛮不讲理、得理不饶人。 对有些事有着莫名其妙的兴趣和好奇心。

会主动要求有人陪着照顾,还会对吃喝挑剔。

特点六:依赖心理

经济依赖——非家庭主要收入者、依赖退休金&社会福利、

依赖子女的赠与

社交依赖——失去了老伴,想再找、新事物需要他人讲解、

亲人不在身边

生理依赖——身体功能退化、依赖他人扶持、依赖他人心理安慰

3、老年人心理需求

需求一:依存需求

交际及归属感

康复医疗活动

情感孤独寂寞

被重视被照顾

需求二:自尊需求

被尊重

不当废人来看

供养变被供养

需求三:求助需求

自理能力缺失

盼望提供健康服务

容易感到被遗弃

4、影响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因素

因素一:生理变化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

因素二:社会变化

自我尊重——老年人的一生有失败有成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人际交往——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骤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

亲密忠诚——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独创性——老年人并不希望被人摆布与安排,往往对晚年生活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对于那些已有抱负心的老人,他们更不希望被别人牵制,独立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安静环境——劳累一生不想为琐事再烦心,向往过轻松愉快地生活,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喜欢的事。

精神尊重——总喜欢独自地心平气和地感受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所以,他们很反感别人的打扰和干涉,更不会因为他人的因素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安抚关怀——无论是与老伴共度晚年的老人还是孑然一身的老人,都需要晚辈或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喜欢温馨的家庭感觉,希望与人和睦相处,人人之间笑容以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等。

综上所述,老年人心理类型主要包括成就型、安乐型、求助型、不服型,通常来说,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心谨慎、固执、爱唠叨、怀旧情绪、返老还童、依赖心理。小编在此提示各位,要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须从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