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年人心理学 做好老人心理保健

学习老年人心理学 做好老人心理保健

家有父母,当父母辛苦一辈子把我们拉扯成人后,在他们步入老年,身体健康常常出问题的时候,做为子女的应该更加关爱老人的健康,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讲关于老年人群中的普遍心理问题和要点。

一、了解一点老年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呢?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心理。

心是指心思,心意;理,是指条理,准则。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明朝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龄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近代、现代医学的研究都已证明:脑是心理的生理基础,客观现实和人的实践作用是心理的哲学基础。人的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只有客观现实和脑在人的实践中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老年心理学就是研究老年人因机体的逐渐老化以及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老年,一般讲,当一个人感到不再能愉快地、轻松地胜任原来所担任的社会工作时,这就意味着已进入了老年,这时的年龄就是老年年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它的平均值,就是老年的年龄界限。

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中国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后将我国老年的界限划定为60岁。

什么是人的自然寿命,根据生长期和细胞分裂次数的理论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当是100——150岁!超过此值的人才是超高寿!

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水平,如何提高老年人心理保健水平,已成为我们当前老年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着重谈谈老年心理保健的一些常识问题。

二、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

传统的健康观念认为,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现代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假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所以学点心理保健知识、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观念,是每个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魏晋时代的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即:①名利不灭,②喜怒不除,③声色不去,④滋味不绝,⑤神虑转发。“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这“五难”几乎全部与心理有关。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距”的论述,可见,古代保健养生就是以心理保健为主。现代社会,心理健康也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和健康测量中重要内容之一。

1、老年心理保健的生理基础

人步入老年后,机体自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目似春雾,耳似夏蝉,齿似秋叶,发似冬霜”。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脏器功能衰退,躯体易生疾病等,表现出“慢、弱、惰”三大特点。这些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

现代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则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例如: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到230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人在恐惧时或突然震惊时,呼吸加强而短促,甚至会出现中断;心跳加速,每分钟增加20次;血压也会随之增加。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例如,由于过分抑郁或恐惧,会导致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曾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生物学实验表明,消极情绪因素可以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有机体抗癌力量下降。在具备其他内因与外因时,使癌症得以提前形成,如果病发后,情绪还是调整不过来,癌症就会高速发展而无法抑止,预后不良。而相反,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疼痛是由于肌肉紧张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缓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是阐述心理保健对老年个体健康上的直接影响和意义。

2、老年心理保健的社会基础

老年人退出社会的工作岗位(有的还是领导岗位),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通公民,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机会(有些弱势群体还不具备这些条件),这是社会有了极大进步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机会,信心百倍地安度晚年。

然而,离退休前后在部分老同志中引起一些心理变化。有部分人由于难于适应,心理上还出现一些毛病,如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人称为退休综合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争强好胜、事业心强、工作严谨、性格固执的人,缺乏离退休心理准备的人发病率高。老年社会学研究表明,离退休综合症主要是由于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使人感到工作、规律、地位、优势、人际关系丧失了,认为到了人生的尽头了;空虚会使人感到无所事事,一切都是虚无的;怀旧则容易使人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辉煌的经历。转眼下一片冷清,令人惨然。有调查统计表明,离退休综合症一般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反应,个别人需要稍长的时间。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是一大困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离退休综合症是老年人心理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不必担心,无须紧张。离退休后用一段时间,做些合理的心理调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将对广大离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