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应该学会的清静养生法
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中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神在于养,情在于节,胸怀要开阔,情绪要乐观,调节精神情志是健康长寿之本,所以我们想教老人如何从养心中达到养生的目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包含了虚静守柔可以健康长寿的思想。《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有“积精全神”可以延年益寿的沦述。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是统帅五脏六腑的;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弱则病,守神者健;神气充旺则*机能旺盛而协凋,神气涣散则*一切正常机能活动被破坏。所以,注意养神,是我国传统养生中健身益寿的主要方法之—。清静养神七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老子、庄子首创,《黄帝内经》发展和完善了这种观点,该书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为清静养神,可以使人形与神俱,外邪不能侵犯。由于精为阴,神为阳,若能“积精全神”,则可以做到“阴干阳秘”,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庄子还提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的调息行气法;《黄帝内经》中亦介绍了独立守神,静神咽气的静功,从而使静功成为我国传统养生方法中清静养神,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的重要方法。
(二)安心养神
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金代养生家刘完素明确提出神宜“静以养之”。而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提出了“慎动”的养生观,认为“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张友渔在《友渔斋医话>)中也指出:“遇逆境,即善自排解”。告诉人们要善于学会排除忧难的环境,超凡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乐观开朗,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要决。
希望老年人能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为琐事去忧虑焦躁。
-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人到老了以后我们大家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这个时候心理方面也会接受不了的,而且人到了老年以后,肯
-
老人为什么会依赖子女 子女要知道这些要素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知道,等父母老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陪伴老人,因为他们年纪大了其实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下面我们看看,老人为
-
老人如何保持好心情呢对年岁已高的老人,为之生活中经常伴有内疚、压抑、焦虑等不合理情绪,长期这样不合理的心理情绪得不到更好的缓解,使其会让自己
-
子女必知老人爱的唠叨的四个原因很多的年轻人都抱怨,一回到家里父母就会唠叨个不停,这让本来就每天承受压力的年轻人会感觉到承受不了,但其实如果你了解了自己
-
警惕影响老年人心态的三个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心态会发生不一样的波动,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良好的心态对于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