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心理疑问 父母有了手机忘记自己
现在小孩子的思想发育都是比较的快的,也是比较成熟的,但是现在手机往往是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障碍之一,并且有些小孩感觉自己的父母只爱手机,不爱自己,那么是不是父母有了手机之后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呢?这是许多小孩的心理疑问!
在公交车上,一对年轻父母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孩上了车,孩子由父亲抱着坐在窗边,母亲则坐在靠近走道的位置上。两人坐定后,年轻的父亲便拿出手机看股票信息,被抱在怀中的小孩时不时用手抓父亲的手机,父亲便将手机拿开并轻声喝止,年轻的母亲则一边用一个玩具试图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一边哄着小孩。
我爸妈有了手机就不要我了!
“上楼的时候,一个两三岁的女孩踮着脚朝她妈妈哭喊着“妈妈你别玩手机了,别玩手机了。”眼睛都哭红了,可她妈妈的手还是没离开手机!”这是一名网友前段时间在家附近看到的一幕。这一幕看似偶然,却并非孤例。国内首份《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中显示: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时的注意力,数据显示,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而不看手机的父母仅占30.4%。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再好的礼物都不如父母一心一意的陪伴,莫让我们的孩子还要与手机争宠。
近七成家长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
“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玩手机。你只发短信,可他还玩游戏呢!”日前,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开了自己与三岁儿子的对话。
时下,很多家长虽然看似陪着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家长都坦言,回到家后虽然和孩子在 一起,但却几乎手机或平板电脑不离手,每隔几分钟就想刷新一下朋友圈。“吃饭时,我们总忍不住看手机刷新闻或看视频,有几次惹怒了女儿,她一下把手机抢过 去,说要么你们不再看手机,要么允许我也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王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认,5岁的女儿常常抱怨说,爸爸妈妈光顾着看手机、玩电脑,不陪她。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影响亲子互动乃至引发亲子关系冲突的重要因素。
家长沉迷手机易让孩子有被忽略感
“每天17点女儿放学回家后,我跟丈夫都会关闭电脑,手机调成震动。我给女儿做饭时,爸爸就在旁边陪着她写作业,时不时跟女儿说上两句话。晚上9点半以后,等女儿上床睡觉,爸爸才打开电脑处理工作”,吴女士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平日的亲子互动。
女儿上一年级时,一次偶然发现让曾经也是“低头族”的吴女士夫妇意识到问题,“有一次在阁楼找到对着一本漫画书泪流满面的女儿,女儿说,她很羡慕书里的小兔子,有妈妈整天陪着它玩,陪着它说话。”
曾有成长教育心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不懂沟通技巧的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 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
对此,中小学心理咨询主任建议家长,“放下手中的手机,把孩子拉在身边多交流交流,比如说吃饭时、孩子写作业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趣闻趣事,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这样既健康,也达到了亲子互动的效果。”
对吴女士而言,在不做“屏奴”家长,尽量腾出时间陪伴女儿之后,她欣喜地发现,“女儿现在更爱说爱笑了,不但是班干部,还是文艺活跃分子”,而孩子的变化也让她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与陪伴对孩子成长作用非常大,陪伴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放下看不见的朋友圈,和孩子一起建立现实的朋友圈
家长们不妨暂时放下看不见的朋友圈,和孩子一起组建属于亲子的共同朋友圈。比如家长可以多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圈子,认识孩子的小伙伴,带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玩。甚至可以结识小伙伴的家长,建立友好的家庭关系,孩子和伙伴们玩的时候,家长也不孤单。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了共同的朋友,家长们可以在假日里组织几个家庭共同出游,既能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还可以使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活泼。
在亲子活动中享受乐趣,教会孩子生活态度
生活中,家长每天抱着手机。那么,孩子会怎么想?手机这么好玩,也想整天抱着手机。孩子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在他们面前展露的样子。
时不时带孩子出去运动、旅游,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会是一个运动旅游爱好者;经常和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相信你的孩子对文化充满兴趣;偶尔带孩子去听音乐会、话剧,也许你的孩子会是个音乐发烧友。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是最敏感的观察家和最厉害的模仿家,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其实手机能给人们带来的资源都是非常的多的,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比较沉迷运用手机来解决生活当中学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但是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时的纠正自己生活当中的不正确的生活习惯!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