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可以折射儿童的心灵
童谣是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听的,童谣可以帮助广大的儿童放松,可以让他们变得开心,但是童谣也是分为很多的,小朋友喜欢听的童谣类型很多时候可以折射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我心中,只有教师最凶,天天把作业留到七八点钟。回到家中,就是爸爸最凶,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脸肿。爸爸走了就是妈妈最凶,天天把我骂得一窍不通。妈妈走了,就是老子最凶,老子才是真的真心英雄……”
为什么现在孩子中会流行这类童谣,是个性使然还是有更深层的社会根源?这类童谣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儿童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认为,灰色童谣的流行折射出儿童心灵深处的忧伤。
陕西阳光心理咨询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刘瑶认为,如今成人世界不断地侵占儿童的空间,影视作品、歌曲、短信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腐蚀了儿童的心理。儿童的模仿性、好奇心、接受能力非常强,对外部世界不设防,而家长往往只重视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的培养。孩子理想的缺失造成了他们的空虚,同时他们又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于是另类的“灰色童谣”便产生了。
一些教师认为,目前对孩子的教育,喊的口号太多、太大。“大口号”与“小个人”之间距离、空间太大,没有人做具体填补这方面的工作,孩子只能自己来填补。于是他们借用一些歌曲、诗词等来排解内心对现实教育的不满。
专家指出,“灰色童谣”只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信号和指示灯,通过它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心中的“阴晴冷暖”,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死角”,从而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压。“灰色童谣”也是孩子想得到别人的重视,想与其他群体交流的表现,是孩子在用另类的声音呼唤社会多给他们一点空间,呼唤学校教育少给他们一些束缚,呼唤家长多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关心。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忧伤的童谣,那么会给小朋友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的,所以对于广大的小朋友一定不能听太忧伤的童谣,经常听一些安静的童谣还是不错的。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