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好妈妈不应该整天把孩子拴在身边
很多父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希望与孩子一直保持亲密,将这种欲望凌驾于孩子独立探索的需要之上,以亲子依恋为由将孩子紧紧拴在自己身边,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心智不成熟。
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依恋是人类发展的最强大动力。依恋开始于婴儿期,持续到成年期。人类进化了数百万年,依恋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妈妈换尿布时把手放在宝宝的肚皮上,在喂奶时充满爱意的凝望,做出微笑或者惊奇的表情,这一切都会刻入孩子的神经系统,成为孩子安全感的基础。
美国育儿专家哈拉•马拉诺介绍,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是快速建立的,内部是激素在发挥作用,外部是拥抱、哺乳和眼神接触。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则是逐步建立的,持续到一周岁左右。孩子通过父母照顾时的身体接触,逐渐将妈妈和爸爸的形象内化。孩子心中的父母“照顾者”的形象是一种巧妙的心理机制,其产生的力量比真实的父母还大,因为形象常在心中,日后面对逆境,纵然父母不在身边,心里仍然得到支持的力量。
但是很多父母,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希望与孩子一直保持亲密,将这种欲望凌驾于孩子独立探索的需要之上,以亲子依恋为由将孩子紧紧拴在自己身边:整天抱着宝宝,和宝宝同睡一张床,甚至哺乳到6岁或者更大。如果做不到的话,似乎就没有给宝宝足够的爱。
马拉诺认为,过度强调亲子依恋造成很多孩子不懂得独立,长大后仍然心智不成熟。这些妈妈误解了依恋的功能——依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分离,为孩子能够独立地探索世界而提供足够强的安全感。实际上,如果分离没有发生,依恋系统也没有被激活。内心的父母形象要起作用,分离是必不可少的。
在开始的时候,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接触的必要性日渐减退。马拉诺建议顺其自然放开孩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探索世界。
相关文章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