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不过,迎合的游戏并不是永远无效的,实际上,在迎合者的童年早期,这是他们能靠近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唯一方式。
我在天涯杂谈的《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一帖中,有很多个可以称为“愚孝”的迎合者,几乎清一色是女士,而且其父母清一色是重男轻女,会对男孩百般溺爱,而对她则严重忽视。对于这样的女孩而言,她们最容易靠近父母的方法就是去奉献,或者为父母奉献,或者为兄弟奉献。
现实生活中我见到的这种例子也不少。我的好友、31岁的茜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茜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按说,她作为老小应该最受宠,但事实恰恰相反。原来,妈妈怀孕时,很想要个儿子,也觉得这次肯定会是个儿子,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女儿。因为这个原因,妈妈和爸爸一直对她有点视而不见,但对其他三个孩子都堪称溺爱。
在这个家庭中,茜茜很小就变得极其懂事,生炉子、买菜、摘菜、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家务成了她的例行工作,而姐姐和哥哥从来都不必做这些的。她变得这么勤快,部分原因是父母希望她这么做,而主要原因则是茜茜自己的选择,她只有通过迎合父母需要的方式,才能获得父母一点可怜的关注。
不过,这种主动奉献中藏着渴求——“请你们把爱分给我一点吧”,也藏着愤怒——“我做得这么好,你们还不爱我,你们太坏了”。
这是她的想法,而对父母而言,因为她的生命分量很轻,所以,她的奉献很少会引起父母的歉疚感,他们反而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茜茜偶尔不想再这么做时,他们会觉得不适应,会训斥她甚至打她,而对茜茜而言,更可怕的是,父母会对她更加视而不见。
所以,如果父母对一个孩子越冷淡,这个孩子越容易发展成迎合者。
相关文章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