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00后”心理断奶 家长应放手不放纵
对爱黏人的“00后”孩子和爱焦虑的“80后”父母进行关注并连续报道后,许多“80后”的家长都开始反思所承担的角色扮演。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业务园长杨晓春在与今年新生家长交流后指出——虽然在“80后”的成长记忆里,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今年“80后”首次成为幼儿园新生家长的主流时,他们扮演的家长角色早已不像过去那么简单,而是要理性、感性相搭配,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心理断奶。
接送孩子要分工 理性家长送感性家长接
现在家长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杨晓春告诉记者,从前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管孩子的老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并不科学。我们提倡父母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对孩子的影响,无论严肃还是温柔,其实都应该对孩子进行‘管’和‘教’。”
杨晓春举了个例子说明家长角色搭配的重要性,比如孩子第一次才来幼儿园时,很多孩子都会一直哭,不让家长走。“早上送孩子,尽量挑家庭成员中比较理性的家长来承担,这样能够及时切断不舍情绪,既能让孩子较快地放弃纠缠,也更有助于老师将孩子的情绪带入到幼儿园的情景中;而到了下午,可以由感性、或者是跟孩子更亲近的家长来接,回家路上多与孩子聊天、沟通,对孩子的情绪疏导也更有利。”
助孩子心理断奶 别怕为孩子成长“买单”
“80后”家长吕邱红谈起自家小孩黏人时一脸无奈。她说,3岁的儿子在家享受的“待遇”非常高,即使儿子有时候不用说话,只需一个眼色,爷爷奶奶都晓得他想要什么,也会很快满足他。“家里的老人都很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都3岁了还很黏人!”
“孩子入学,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家长要‘放手’学会信任老师、信任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从心理上断奶。”对于家长的担忧,杨晓春认为,家长做好准备别怕为孩子成长“买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学校里的事情,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孩子会成长得更快。另一方面,家长在家也不能“放纵”孩子,应该从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生活习惯上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尽快心理断奶。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