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玩闹的孩子不容易学习好?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比较爱玩闹的孩子,他们很聪明,但是很喜欢和家长、老师、同学开玩笑,似乎总是有点不太正经。老师在讲课时,他们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小声嘀咕说话,造成其他同学也无法认真听讲。这让家长和老师们都感到很头疼,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很成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调整和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呢?
其实,这类学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其信息加工模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信息采集、加工、应用模式,而信息加工中的选择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例如:所有同学都在听讲,大家听到的都是“小明从学校走到家,每分钟走50米,共用了30分钟,如果骑自行车只需要走5分钟,问骑车每分钟走多少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一般同学都会很认真的去思考如何解题。但是,有的人却会首先忽略掉那些数字信息,甚至自己嘀咕“又是走路又是骑车,老师连到底走路还是骑车都搞不明白,还出什么题啊?”老实说,这是非常无聊的,但是,旁边如果有同学对他的看法发表了意见,无论是赞同还是嘲讽,就会让他很得意。
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在此前的成长过程中,缺乏荣誉感和价值感,又有一定的表现需要;于是,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往往从搞笑搞怪的角度出发,试图来引起外界的关注,得到一定程度的内心满足。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给自身造成非常严重的信息损耗问题,导致他在学习的审题环节出现很大的问题。目前,由于大众传媒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多泛娱乐化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认知损耗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要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不是要给他们补上多少文化课,那无法改变他的信息加工模式,也起不到什么效果;而是需要给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调整,采取专业的认知心理技术和心理咨询等方式,使其逐步树立价值感和自信,最终在学习上端正态度,正确、高效地采集和处理学习中的信息,实现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案例分享:小山(化名)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他今年上初一,特别喜欢和别人开玩笑,而且往往试图从一些本不好笑的事情中,找到幽默点。而在学习中,他常常丢三落四,成绩非常不好。对此,我针对他的信息加工模式做了一些调整,使他逐步适应和习惯了有用信息采集和加工模式,而将原有模式培养应用到他的新兴趣——相声表演中去,使他得到了一定的价值和表现满足,而他的成绩也在三个月后出现了可喜的提升。
-
见闻:瑞士用喜剧治儿童自闭症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亲,当时4岁的小外甥被怀疑患上儿童自闭症。在陪同其看病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剧诱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更好成长!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现在这个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确实有点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会出现疾病的,如果是
-
儿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民都有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会不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其他
-
儿童自卑的一些表现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其实也是存在特别大的影响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就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