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职场攻略

作为老板要注意的6个心理误区

作为老板要注意的6个心理误区

社会发展快速,这让很多有老板梦的朋友有机会实现理想抱负。但是老总越来越多,领导者却不是每个人都担得起的。想要成为一位真正有才能的领导者,而并非一个职位,这还需要学习很多。

作为一位合格的老板,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员工甘心为自己做事呢?有一些原则和技巧是必须掌握的。

老板的心理误区

误区一:企业老板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凡讲这句话的人,大都是因为企业老板对自己“不信任”而感到忿忿不平。能否反问一下自己:企业老板凭什么信任我?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非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之上。因此,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老板怀疑的是“人”,而非怀疑具体的某一个打工者。

2、打工者本人在老板心目中还未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这可能是打工者在企业的资历太浅或在企业里过于默默无闻所致。

3、打工者由于过往工作上的失误或者误会,曾引起过老板“不够令人放心”的印象,这需要打工者主动用自身的努力加以扭转。

误区二:老板做事应该“对事不对人”

如果是“坏事”,当事人往往会高喊“对事不对人”;如果是“好事”,则当事人往往高喊“以人为本”;如果把“对事不对人”同“以人为本”相比较,就会发现二者存在矛盾。我们都知道“以人为本”是没有错的,既然事情都是“人”做的,怎能要求“对事不对人”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样才是正常的:既要对事,也要对人。

误区三:老板应该懂管理,善于沟通协调

其实,很多老板并不擅长管理,甚至不大懂管理,但照样取得成功。因为对一个企业老板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企业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因此经营是企业老板的第一要务,管理则是其次。从理论上说,管理是要服从于经营需求的。企业老板既使不懂管理也不要紧,只要他意识到这一点并能找到一个可以协助他担当“管理”角色的人就可以了。

误区四:不合程序的事,老板应该干预

老板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把事情办成,至于是否符合程序未必是他的兴趣所在,况且老板的精力有限,他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至于程序方面的问题,往往是靠手下的人自己去沟通协调。

误区五:老板应该多听来自员工的意见

老板的性格、观念、精力分配各不相同,不能要求老板主动去倾听谁的意见。如果谁有意见,应主动想办法反映给老板。

误区六:老板应该关心员工的发展前途

其实,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道义上讲,除按照规定每月为员工支付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外,老板都没有义务为员工将来的发展做其它的什么事情。至于员工将来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还要靠员工自己去创造。

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老板该注意的事情。有些员工为你做事是应为钱,有些是因为学习技术,提高能力。不管是哪一种,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员工的心理,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如此才能留住人心,管理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