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职场攻略

平衡生活与工作 两个概念要牢记

平衡生活与工作 两个概念要牢记

在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个人专心与事业而忽略了家庭,或者专心家庭而忽略事业的问题,是不是工作和生活真的很难平衡呢?其实不是的,只要我们能在心里牢记下面的二个概念就可以了。

最近看《Google模式》这本书,在第75页,施密特写了这么一段话:「工作与生活平衡是另一个被视为开明管理的标准实务典范,但可能对聪明、投入的员工构成侮辱。其实,工作与生活平衡这句话本身就是问题:对许多人而言,工作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能分开。最好的文化是邀请员工、并使他们以有益的方式工作过度,让他们在工作地点和家中都有相当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所以,如果你是经理人,你的职责是使工作生活愉快充实,你的主要职责不是确保员工週而復始地每週工作40小时。」

我猜有些人看了这句话(尤其是「工作过度」这四个字)可能会皱眉,想说这些当老板的都恨不得下属每天工作24小时。

但我的揣摩是,他其实没有要人每天工作24小时,而是觉得经理人有义务让同仁在工作场合感受到愉悦与成就感。毕竟如果大家乐在工作,就不会有人觉得工作是工作。毕竟当人能享受某件事情时,这件事情的痛苦指数也就没这么高了。

概念一 平衡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没有界线

当然,大部分人并不是经理人,也未必有权限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充实愉快。 但最少我们自己得想办法让生活与工作能取得某种平衡。 可是到底怎么样工作与生活才算是平衡呢?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数字与比例,并非30:70或是50:50这样的切分,而是在于能不能让自己没有「切换的感觉」。 意思是说,好的平衡在于能让两者成为互为表里的一件事,而非两个极端的选项。

所以时间分配不是重点,而在于我们要想办法驻留在一个让自己不感觉痛苦的工作(或是事业)中。这工作可能是跟你的梦想有连结、能让你从中获得乐趣、跟你的天赋才能有符合、或能让你开拓出不同的人生走向。

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每天工作最少超过1/3的时间。如果工作本身能带来「钱以外的东西」,我们其实不会整天盯着时钟来确认下班时间,不会数着馒头忍耐度过每一天。 这些钱以外的东西,可能是自我认同、成就感、自我实现、有共同方向的伙伴等东西、也可能是长期人生目标所必须要的臂章(可参考职场升迁其实有如超商集点一样)。如果工作能有这些东西,就算那不是自己的事业、就算自己只是一个基层雇员,每天还是会感觉到有不断的在成就某种东西。每天看着自己有稳定的朝着目标前进、好似一点一滴的储蓄让朴满装满,工作所佔的时间比例其实就未必这么关键了。

如果看到目前,有读者觉得不以为然,想说「Joe你这太理想化了啦!上班是很辛苦的,下班后我一秒都不想跟上班内容混在一起。」,那接下来的概念对你就非常重要了!

因为若上班下班的分界点对你很关键,表示工作恐怕让你觉得很痛苦,而下班时间则让你有松一口气的幸福感。若是如此,这恐怕表示你目前做的这份工作很大比例只是在卖时间来换薪水,纯粹只是餬口的劳动。

既然工作没有带给你太多内在的成就感、没有让你更靠近人生目标,确实谁都会希望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希望事情别掉到我头上、能提早关电脑绝不久留、回家更不会思索任何工作上的事情。因为每天都在咬着牙忍耐着度过上班的一分一秒,光这忍耐一定就把力气都耗尽了。看到有人写说什么让工作跟生活没有界线,这肯定会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