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职场攻略

“节后恐慌症” 引发非正常跳槽

“节后恐慌症” 引发非正常跳槽

春节后,许多员工都辞职了,有的甚至是“裸辞”,而许多企业也都纷纷投入到招聘之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跳槽“呢?下面,寻医问药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节后跳槽率这么高?

“又要上班了!”许多上班族在慨叹假期苦短的同时,不知不觉患上了“节后恐慌症”。更让这些白领焦虑的是首周的“7连班”,整整一周的连续工作无疑让产生的“恐惧情绪”被无形放大,很多职场人因此心绪烦躁、惴惴不安。智联专家解读,除了假期因素外,工作与生活的失衡、人们对工作压力的焦虑成为其主要原因。

“节后恐慌症”,工作惹了谁

“假期一眨眼就没了,真是无比惆怅啊!”近日,不少网友吐槽,感慨假期如白驹过隙。于此同时,“节后恐慌症”也在首个工作周“7连班”蔓延开来,具体表现为:工作无神、无限惆怅、各种抱怨、不想上班。而“不想上班”几乎成为所有白领的心声,据统计,仅2月14号(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当天,新浪微博上关于“不想上班”的内容就多达三千多万条。

据有关春节期间一项有5000人参与的调查,问及“长假过后,你是否会对上班感到恐惧”,有48.1%的人表示肯定。由此可见,节后上班已经成为人们感到焦虑、恐惧,却又不能逃避的心病。

根据调查反馈,导致“节后恐惧症”的成因诸多:有在外工作舍不得父母和家的;有春节假期安排得太满,走亲戚、会朋友像赶场似的疲于奔命;有些人更抱着“难得一个假期,必须玩得尽兴”的心态,长途旅行、泡吧、通宵唱卡拉OK,变着花样把白加黑的时间充分消耗掉;也有另一些人7天里全赖在了床上,平时工作太累,趁着假期把没睡的觉都补回来……

专家分析,当下年轻白领属于“节后恐惧症”的重灾区,并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他们对上班有说不清楚的恐惧,甚至成为心理障碍。而造成“节后恐惧症”除了恋家、恋假、过节方式不当等诸多因素外,工作压力山大也是重要原因。虽然很多专业的心理医生借助媒体给出各种解决方案,但都是从求职者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工作本身。调查显示,中国平均每个职场人每天睡觉7.33小时,工作8.66小时,上下班0.96小时,而其他活动时间仅为7.05小时。一天24小时,工作时间占比最高。而在空间上的侵占更为明显,65.8%的职场人回家后还在继续工作。同时,来自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等更加剧了这种工作和生活的失衡……

由工作压力引发的恐慌症,将直接导致节后“跳槽热”更加趋于活跃。智联调查显示,职场人在未来3年职业规划上,最抢眼的不是“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而是“获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虽然每年春节后都有一轮离职潮,原因多种多样,但因此导致“非正常”跳槽的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仅考验求职者,对企业亦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