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工作 > 职场攻略

管理者动力结构的主要内容

管理者动力结构的主要内容

管理者的心中应该具有推动工作有效发展的动力,管理者凭着这股发自内心的强大动力,推动自己尽心尽责,推动全体员工同心同德,推动整个工作蓬勃发展。

动力结构部分包括四方面内容:优化管理风格、创新决策心理、了解需要与动机;不断激励员工。

管理风格是管理心理结构中心的体现,不同的管理心理结构中心,将会形成不同的管理风格。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提起某一个人时,你总会联想到他的风格。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风格不是外表,但胜似外表。管理风格的好差,直接关系到管理者动力的大小。提起周恩来总理,我们马上联想到他那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管理者,你肯定会积极性大增。反之,如果遇到糊涂官,哪会有工作动力呢?因此,管理者良好的管理风格,将有助于在员工心目中形成信赖,这就是“威望”所在。

管理者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决策的正确与否,决策的正确与否,其关键又在于什么呢?成功决策,不仅得益于管理者的渊博知识,而且与管理者的良好的决策心理密切相关。凭渊博的知识作出成功的决策,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事实告诉人们,不少的企业家文化水平较低,却也能够达到成功决策的高峰。某企业总经理,人称“珍珠大王”,少时家贫没钱上学,是个文盲。做珍珠生意的初期,连合同都看不懂,只能等对方写好合同后,就盖上自己的私章。可几年后,他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成为当地“首富”。试想,这位“珍珠大王”又凭什么决策呢?凭的就是良好的决断力。可见,不管知识渊博与否,成功的决策都依赖于良好的决策心理。换言之,没有良好的决策心理,即使有渊博的知识,也难以作出成功的决策。

陈云同志在论述领导方式时指出:提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这好比锁着的两扇大门,我们要进屋子去,一定要有个钥匙来开那把锁。这个钥匙就是拿住工人愿意做的那个工作做起,而不是呆板地照我们自己所想的去做。古时有位新上任的知府告知轿夫,如果抬得好,吃好的;反之吃差的。第土天,轿夫抬得很好,知府给他们吃自认为是最好的野菜,第三天,轿夫抬得很差,知府给他们吃自认为是最差的猪头肉。结果,轿夫每天都把轿子抬得东歪西倒。看来,这个知府只是呆板地照自己的好恶去衡量轿夫,从而弄错了“钥匙”,使结果适得其反。

有了崇高的威望,有了正确的决策,还要有员工的积极行为。能否让员工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奋斗?这就是激励的关键。如果没有红军战士的浴血战斗,“四渡赤水”也难以实现。因此,管理者的能量是通过员工高度配合而得以体现的。员工的行为是否积极,就看管理者是否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只有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总而言之,本书作者试图从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两个角度探讨组织行为学,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