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生活 > 爱情婚姻

同性恋是否向父母出柜是一个问题

同性恋是否向父母出柜是一个问题

出柜,我想这是很多同性恋者并不那么容易跨出的一步吧。很多时候,当一个孩子选择出柜,父母或许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过激反应,甚至有的会从此与其断绝关系。对于同性恋孩子来说,是否对自己的父母出柜,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研究发现,选择“出柜”(即公开同性恋的性取向)的孩子如果能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和自尊心大有裨益,而且能预防轻生念头、吸毒和高危性行为。美国某大学社工学院副教授研究发现,现在的同性恋男女年纪轻轻就跟父母宣布“出柜”了,平均年龄17岁,相当一部分提前到14岁,“这是好事情,是进步的标志。”

尽管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但很多父母仍然持排斥的态度。在美国,很多父母将同性恋的孩子扫地出门,切断经济上的供养,有的父母还诉诸暴力,有的父母当孩子已经死了,似乎不再认识自己一手养大的子女。因此,考虑“出柜”的“拉拉”要对父母的反应有充分的准备。专家称,如果父母有下列情况,同性恋的孩子继续留在“柜”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父母经常有反对同性恋的言论,或者对同性恋表示厌恶。例如,媒体上有时会有“同性恋婚姻”之类的报道,父母看了之后会怎么说?

◆父母察觉到孩子是同性恋后威胁要“对你不客气”。有时,父母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怀疑,以为威胁一下就能把孩子“恢复正常”,这些表现都不可等闲视之。

◆孩子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还要依赖父母生存。如果“出柜”后被父母赶出家门、不给上大学的学费怎么办?这些孩子最好在“柜”里待到毕业,直到找到工作并有了自己的住处。

◆如果父母出现消极的情绪,孩子的内心不够强大,听不得父母说“你看看,你这是找死!”“我宁愿你说你杀了人!”那么宜暂缓“出柜”——尽管很多父母都只是一时冲动,并不当真,而且说过就后悔了。

◆如果孩子的直觉说“不”,那么最好相信自己的“内在智慧”。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出柜”,可遵循拉萨拉的建议:

◆告诉父母前,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被赶出家门该怎么办?没钱怎么办?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孩子需要找好外援,例如同情自己的亲友和学校的老师,必要时需要他们收留住宿,在自己受打击的时候能够提供情感的支持。

◆告诉父母时,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也许永远没有“最佳的时机”,即使有也可能因为太紧张而错过。那不要紧,只要不是家庭出现吵架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就好,以免父母以为孩子是在故意伤害他们。也不要选择婚礼、葬礼、节日等重要时刻,以免太出人意料,令事情变得复杂。

◆告诉父母,孩子还爱着他们,想和他们保持亲切、诚恳和充满爱的关系——这也正是“出柜”的目的。萨克斯曾访问过65个同性恋孩子,发现如果父母见到孩子过得很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就能缓和父母担忧、自责和悲哀的感受。

◆不要期望父母马上能接受。父母需要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不良感受。毕竟同性恋者自己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也有一番纠结的过程,父母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孩子可以让父母多了解关于同性恋的知识。

对于同性恋孩子来说,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应该是他们最希望的一件事,这就如同新婚时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一样。而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都会莫名的觉得同性恋是错误的,而会有很多过激的反应和行为。希望同性恋孩子在出柜之前,一定要做出慎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