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初中生心理问题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通常都格外重视,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几乎都会被父母所忽略,有些时候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而是就算注意到了、发现了,也不会在意。因为大多数父母觉得只要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
孩子刚入初中,我们都条件反射般的关注孩子的初中学习和生活。然后我们往往看到的也只是表面。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你可注意到了吗?特别是在过一段时间。千万可别忽视了心理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下面分析的挺好的,至少我觉得是。希望和大家产生共鸣。
(一)初中生的“弱点”
学生知识的实有水准不能与新知识的起点合榫,或教与学彼此摸不着思路。
(二)初中生的“需要”
1、爱和成人关心的需要。对于“心理上的断奶期”的初中生,要从依赖成人抚养教育为主转变为独立从事各项活动的成年人,需要成人(教师、家长)的关爱和关心,得不到成人的爱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担心失去成人的爱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2、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3、自主和独立的需要。进入少年期的儿童产生了“成人感”,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以为家长和老师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要求老师在学习上引导自己探索,在生活上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
4、求知和学习成就的需要。学习是初中生的主导活动,它的状况如何,会影响其他活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最大的需要。
(三)初中生的“变化”
1、更强调竞争。尤其是学习上的竞争。
2、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因而出现部分学生厌学现象。
3、生理与心理的变化。
(四)初中生的“不良心理”
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对着干”。
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
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生理与思想发展不协调的心理。
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对心中偶像的过分崇拜,对异性的神秘感。
4、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
5、模仿心理——这是心理不成熟的具体表现。如模仿影视剧中打斗、抢劫杀人、谈恋爱等。
(五)优秀初中生的表现
1、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够适当应用学到的基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里对一个问题集中注意力。
3、热爱学习: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乐于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作业和进行争论。
4、情绪稳定:经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详,有幽默感,能够适应日常变化,不暴怒。
5、关心集体: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助人为乐,和他人融洽相处,对别人不吹毛求疵。
6、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活动都感兴趣。像艺术、书法、阅读、数学、体育和社会常识等。
7、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重要目标,并努力完成它。
8、善于口头表达:能使用众多的词汇表达一件事或一个观点。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处于一种刚刚拥有独立思维的阶段,在大多数时候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与鼓励,而父母往往会忽略了孩子在这个时候的感受,而一味的打击孩子的想法,甚至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