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缺乏安全感
你为什么总是缺乏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这样子的感觉,那就是在生活中经常缺乏安全感,为什么老是有人感觉缺乏安全感呢,下面就来具体的看看吧。
九成国人缺乏安全感
自打孙子出生后,家住兰州西固区的陆玲就变得有些神经质了。“你说现在吃什么放心?奶粉必须买国外的,蔬菜必须吃有机的,辅食要买大品牌的,即使这样,我也担心孙子哪天吃坏了。”好在农村老家有亲戚,老两口隔三差五就回去拿些“绿色食品”回家。“油、菜、蛋是解决了,可宝宝的其他食品咋办呢?”
在北京一家央企供职的刘林很苦恼:“一年前有段时间工作不顺心,我就在微信上抱怨了几句,结果第二天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现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把所有同事都屏蔽了,不是我小心眼,而是减少麻烦。”刘林的很多朋友也都设置了分组,公共组从不发原创,也不谈个人看法,一般就是转发。其实,官民、警民、医患、朋友、邻里、陌生人、家庭成员间,也或多或少掺杂了各种利益纠葛,人们彼此戒备。
当今社会,一些人心底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正在悄然成为一种社会心病。2011年,《生命时报》对全国7个城市的居民调查发现,仅有7%的受访者感到“非常安全”。其中,40.6%的人感觉“缺乏信任感”;35.4%的人觉得“幸福感降低”;近三成人“对未来没有信心”。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国人普遍在食品、治安、交通、财产、医疗、环境等方面缺乏安全感。许多老人担心生了病没钱治,青壮年在物价、房价、子女入学等问题上心里没底。
社会变迁是主因
国人之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社会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1.熟人社会逐步瓦解。过去,大家的圈子基本固定,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半个城区都是熟面孔。如今,异地求学、工作的迁徙潮使原本平静的熟人社会逐步瓦解,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都互不相识。陌生,自然难以产生信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发现,仅有三成人会相信陌生人,并找到安全感。脱离熟悉的群体后,人们内心惶惶,无所依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2.市场经济增加不确定性。过去,人们吃大锅饭,尽管收入低,生活质量差,但收入稳定,无需为生活变动而担心。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却充满变数的时代,不确定性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平添一份恐慌。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连一些年轻人都开始担忧起养老的问题。
3.自媒体传播引发恐慌。微博、微信的快速传播,让受众每天都会获取大量信息,尤其负面信息总能抓住大众的眼球。都市报、互联网等“传统”媒体为了打赢舆论战,总会对一些“新鲜事”添油加醋,四处寻觅。比如大学生跳楼、孩子被拐、司机斗殴等恶性事件,只要曝出一起,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新闻就会铺天盖地袭来,造成处处是苦难的错觉。
从个人层面来说,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6~24个月的婴幼儿,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很难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儿童时期,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也容易缺乏安全感。被伤害过的人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比如经历过失恋的人可能会在下一段恋情中疑神疑鬼;曾经贫穷的人怀有对金钱的匮乏感,进而不择手段地“捞钱”;总被批评、否定的人对未来充满不安,害怕生活失控。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无本之木,难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很难用心生活。他们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让心处在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生活中某些细节能体现出安全感缺失,比如有的人一旦穿没有口袋的衣服,手就没地方放,心里没底;有的人出门或睡觉前要一再检查门是否锁好;去饭馆或坐公交车会找一个靠里且面向门口的座位;睡觉不抱个东西就不踏实;家里囤放着很多食物或日用品等。
如果存在上述表现,首先要试着承认一个事实:人生本来就不安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须属于谁的,财富、地位、权势和情感无一例外。唯一属于我们的是内心的感知和经验,也就是说,安全感别人给不了,必须靠自己。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没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有需要被理解的事情。当你理解并接受不安全,甚至学会和它相处之后,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才更可靠。
其次,缺乏安全感本身不是坏事。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者会将不安全感作为一种动力,他们觉得自己是富足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万一不是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最后,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有些人认为自己学历低、能力差,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自然缺乏安全感。如果能合理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会逐渐增强,那么内心的不安和疑虑也会慢慢消失。
那么你是不是清楚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缺乏一些安全感呢,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原因的,在生活中多做一些事情也许可以让我们不缺乏安全感啦!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