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拍也许是因为抑郁
喜欢自拍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很多时候,有很多人喜欢自拍么但是却不喜欢拍照的话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有抑郁的影响,从拍照也许可以看出你是不是真的抑郁啦!
早就有媒体报道称,爱自拍其实是一种病!自拍人群依据心理特性分为三类:
内秀型
有些人爱自拍,但却不愿别人来分享这些照片。他们懂得挖掘自身的优点,同时懂得自我欣赏。虽然他们不爱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相信: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他们是一群完美主义者,要求自身不断完善,对工作也尽心尽力,至善至美。
外向型
这些人自拍,往往是为了能在他人表现自己认为最美或最帅的地方。他们注意自身的外貌,自我意识强烈,希望能受他人崇拜或吸引他人目光。他们跟第一种内秀型相比,就显得比较浮躁,说他们自信,还不如说他们是自负,过于注重表面事物。
自拍作为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反映了一个人有些许的自恋,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比较满意,于是把自己拍下来展示出去。但是这样的自恋背后是一种自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因为展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和认可,用外界的力量来强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总是自拍,而且还会获得大家一致好评,无疑会让这样的行为变得更多,但是也存在一个度。就是用外在因素增加自己的自信,发展良好会引起内在的自信程度,慢慢也就摆脱了自拍行为。而如果没有朝向良好的方向,反而会在自拍这条路上愈走愈远,更加找不到自我。
有些白领在过大的生活压力下,喜欢上了自拍,露胸部、露纤腰、露美背、露大腿,就是不露脸。
病态型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就限于病态了。现在社会上经常有一些自拍者,往往标新立异,病态去追求自拍。只要能引起他人的目光,他们就去大胆自拍。无论评价好坏,他们一如既往。可以说他们已经属于偏执狂,限于为自己所在的成就感之中无法自拔。如艳照门事件,如《90后非主流卖身求荣大发床照火爆网络》事件,还有人为了搏点击率露乳沟,有些情侣则是互拍增加情趣。
自拍的深度心理解析
从社会心理学而言,人们总是试图向别人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以获得赞美、接纳、认同,从而对他人产生影响,同时也增强自信。另外,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某种手段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并希望能保留、记录自己每个时期最美的样子。
心理咨询师说,对于自拍爱好者来说,自拍可能是宣泄他们情绪和压力的一个通道。其行为也许是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和关注,行为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就像是部分人喜欢炫耀一样,总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喜爱或者自豪的物品,以期待获得别人的关注。
对自拍族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群体来说,个体人格内部正发生着相异的变化: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一下子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这时,本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网络秩序破坏者所能找到的释放和发泄的支点。在破坏的同时,得到释放的快感。有人说:“网络可以安全地展露隐私。”的确,网络的隐秘性,可以让某些一度被压抑的“嗜好”变本加厉发泄出来。比如有的人先是拍自己,然后又拍视频对象,拍与他有性关系的异性(包括偷拍),不仅满足自己的病态,也在满足同样有病态心理的网友。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特别的去注意,自己是不是很排斥让别人给你拍照,但是确喜欢一个人自己去拍照呢。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