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所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喜欢做?
我们说孩子有段时期会处在“叛逆期”,你所禁止的行为,ta偏偏跟你对着干。而往往父母在使用“不许”、“不准”、“不要”、的频繁的词汇时,被禁止的小孩往往更加叛逆,反倒会偏偏要做父母不允许做的事。今天小编就给各位解析下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1、禁止总会产生反作用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执拗地对抗,进行权力的争夺,无异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为继续关注这个行为,多数情况下这个行为都能得到强化并保留下来。既然如此无效,父母为何还如此喜欢使用呢?
2、禁止是父母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我们可以觉察一下,当对孩子发出一个禁止指令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意识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因为心理会自动化地通过控制外在缓解焦虑或恐惧,以为可以重新获得控制感。当父母被内心焦虑驱使着发出禁止时,通常对孩子是无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担心的方向发展。
3、禁止创造了冲破限制的力量
显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实是一种诱惑。为了体验禁止创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给自己的腿下个禁止动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种特别想动的冲动,看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期间有哪些感受。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会产生身心能量的起伏,亲子之间真正的影响也往往在这个一心一念的能量场里产生。禁止也一样,当禁止发出,立刻会打破个体内在的平衡状态,从而创造出一种可以相抗衡的冲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个数轴,0是平衡状态,禁止在0的一端产生了多少能量,就会在0的另一端创造出相似的冲破的能量。当看到冲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会增加能量以限制,这反而又会创造出更多冲破的能量。循环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来很小的事情,演变成难以解决的顽固的大问题。
寻医问药网在此建议各位家长,每天盯着孩子让他们扭转行为,会是亲子关系变差,孩子也得不到健康快乐成长。如何能够通过循循善诱平等沟通的方式,会让孩子在精神和身体力量上感到自信,并成功改掉不好的习惯。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