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孩子的零花钱父母要做到有度

孩子的零花钱父母要做到有度

对于这个年代的孩子来说,是幸福的。他们没有经历过饥荒,没有经历过那些连吃都是奢侈的年代。所以,他们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做省吃俭用。现在的孩子手里零花钱越来越多,吃的喝的玩儿的想要都会有,可是孩子零花钱太富足好吗?

牛牛的爸爸:都是零花钱惹的祸

我们是从缺衣少吃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看着别人吃冰棒自己大口咽口水、看到别人新买的文具盒心里痒痒甚至起盗心、看到别人穿新衣自己裹紧破棉袄恨不地洞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下决心:绝不对让自己的孩子太寒碜。

牛牛上二年级时,我就开始给他零花钱。刚开始,每周10元,只过了三天,他就喊钱用完了;后来,每周涨到20元,他还是说不够。他开始频繁地找我要钱,我也尽量满足。

三年级上星期,老师向我反映:牛牛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成绩大幅度下滑。我急了,审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吭声。我在他书包里一搜,发现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玩具卡片。他这才承认,他的零花钱都买了卡片,而且很多卡片都在游戏中输给了同学。我非常恼火,将他的卡片全部没收,警告他:如果以后再买卡片,就停发零花钱。

我每天晚上都要偷偷检查他的书包。还好,再没看到卡片的踪影。不久,老师又反映:牛牛的家庭作业老是偷工减料,而且错误百出。我很纳闷:牛牛每天回来得很晚,说是在教室里做了作业才回家,怎么会偷工减料呢?结果一调查,原来这小鬼头三下五除二将作业敷衍一番后就跑到游戏厅去了。零花钱又有了新去向!

在牛牛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我坚决取缔了牛牛的零花钱。没想到,牛牛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仍然恶习不改,频繁出入游戏厅。原来,他的同学看他平时花钱挺大方的,知道有"偿债"能力,都慷慨借钱给他。

我们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是直路,牛牛早在一年级时就开始自己上学回家。但现在为了防止牛牛打游戏,我只好每天接送他。为此,我推掉了很多外出学习出差的机会,以保证每天放学时,按时守在学校门口,将牛牛"押"回家。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省心,我真是羡慕。我想,这些麻烦都是我自找的,如果不是给牛牛零花钱,牛牛也不会染上这些坏毛病。

晓蓓的妈妈: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我们家晓蓓11岁,有储蓄罐,有记账本,有存折。平时,她买学习用品、买自己钟爱的小物什、给同学送礼物、向长辈表孝心,都是用自己的钱。她的钱主要来自于春节的压岁钱、我们定期给的零花钱、她做好事或考高分获得的奖励。她手头一般都有三五百块钱,大钱存银行,小钱放储蓄罐。平时,她每花一分钱都要在账本上记上一笔。每个星期,她都要计算一下,这个星期花了多少钱?花在哪儿了?下个星期准备花多少钱?手头的钱够花吗?能不能再节省一点儿?

我的很多同事朋友都对晓蓓赞赏不已,说我好福气,养了这么一个能干懂事的女儿。其实,小孩子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刚开始,晓蓓对钱没什么概念,看见喜欢的东西就要买,手头有钱就一定要花掉。后来,我经常带她购物,教她货比三家,教她有节制、有计划地买东西,告诉她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一定要心里有数,记不住的话就写在本子上,过段时间再总结一下,看看钱都花在哪儿了。晓蓓慢慢觉察到,合理花钱的确比乱花钱要好,既省了钱,又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她也开始自觉地记账、算账。

通过合理支配零花钱,我发现,晓蓓的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都比以前强多了。

咨询手记:教孩子怎么用钱才是关键!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是家长们讨论热烈的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钱,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主张绝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就一定要塞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对零花钱的欲望其实是对支配权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言行老是受大人支配,他在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对支配权的欲望就比较强。如果父母平时就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买衣物、学习用品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充分享用了支配权,那他对金钱的欲望也不会很强。所以,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孩子暂时对零花钱没有什么兴趣,那表明他更愿意通过其它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支配权,那家长就应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提出要零花钱,父母也不能阻止,更不能指责,应该将此当作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考虑。

现代社会,"不给孩子一分钱零花钱"的状况几乎不复存在,每个家长多多少少都会在适当时候给孩子一些钱。所以,"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个话题真正的核心并不是在"给不给"上,而是在"怎么用"零花钱上。上述个案中,牛牛和晓蓓的父母都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因为各自"用法"不同,零花钱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个是负向作用,影响孩子学习;一个是正向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处事能力,促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