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家长陪孩子时总玩手机是一种伤害
低头族的问题不仅是出现在情侣、夫妻中,也出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一些年轻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不忘记低头看手机,引发父母和孩子间的问题。
近七成家长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
“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玩手机。你只发短信,可他还玩游戏呢!”日前,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开了自己与三岁儿子的对话。
时下,很多家长虽然看似陪着孩子,但却总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部分家长都坦言,回到家后虽然和孩子在 一起,但却几乎手机或平板电脑不离手,每隔几分钟就想刷新一下朋友圈。“吃饭时,我们总忍不住看手机刷新闻或看视频,有几次惹怒了女儿,她一下把手机抢过 去,说要么你们不再看手机,要么允许我也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王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认,5岁的女儿常常抱怨说,爸爸妈妈光顾着看手机、玩电脑,不陪她。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影响亲子互动乃至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因素。
家长沉迷手机易让孩子有被忽略感
“每天17点女儿放学回家后,我跟丈夫都会关闭电脑,手机调成震动。我给女儿做饭时,爸爸就在旁边陪着她写作业,时不时跟女儿说上两句话。晚上9点半以后,等女儿上床睡觉,爸爸才打开电脑处理工作”,吴女士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平日的亲子互动。
女儿上一年级时,一次偶然发现让曾经也是“低头族”的吴女士夫妇意识到问题,“有一次在阁楼找到对着一本漫画书泪流满面的女儿,女儿说,她很羡慕书里的小兔子,有妈妈整天陪着它玩,陪着它说话。”
曾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只顾玩手 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 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
对此,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主任建议家长,“放下手中的手机,把孩子拉在身边多交流交流,比如说吃饭时、孩子写作业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趣闻趣事,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这样既健康,也达到了亲子互动的效果。”
对吴女士而言,在不做“屏奴”家长,尽量腾出时间陪伴女儿之后,她欣喜地发现,“女儿现在更爱说爱笑了,不但是班干部,还是文艺活跃分子”,而孩子的变化也让她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与陪伴对孩子成长作用非常大。”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